北京服裝學院第十六屆“科學·藝術·時尚”節之“新時尚、新科技、新動能”高峰論壇于2020年10月17日在櫻花園校區7號樓報告廳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服裝學院主辦,商學院承辦,毛日昇等八位受邀嘉賓圍繞“新時尚、新科技、新動能”主題與與會師生分享了他們學術研究的成果和產業實踐的心得。媒體嘉賓、品牌代表、學校師生150余人參加論壇。
仲叢生副校長在開幕詞中闡述了時尚對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以及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他說,中國時尚產業必將依托全球技術創新與東方美學價值,構建基于中國優秀文化的時尚標準,成為引領、推動全球時尚產業發展新的動能,在全球時尚產業發展中彰顯自身的文化自信與多元包容魅力。本次論壇上嘉賓們提出中國時尚產業在后疫情時期探討如何應對危機、進行產業升級以及重構商業模式等思考話題。他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匯聚各方智慧與靈感,建立學校與業界的長效合作機制,共同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的蓬勃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世界經濟》編輯部主任毛日昇做了題為《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演講。他分析了數字經濟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質,從新零售模式、AI新技術的發展、新金融、新能源和新制造等方面深度剖析數字經濟如何帶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并分析了數字經濟將會給我們帶來的挑戰。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信息化發展政策處處長、高級經濟師馬潮江做了題為《新時尚潮流與數字生活新方式》的主題演講。他在分析了后疫情時代帶來的巨大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加速,外部環境挑戰增加后重點分析了國家戰略轉型的三個新導向:數字經濟、智慧城市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提出數字經濟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潮流,數字生活引領了時尚新潮流。
清華大學中意基地辦公室主任王旭東做了題為《人工智能破圈時尚設計》的主題演講。他首先介紹了如何理解視覺藝術,然后詳細分析了如何發揮數據的“智慧”破圈時尚設計,并提出人工智能為時尚設計帶來了獨特的審美表達,催生了新的產品功能,聯結了個性定制和批量生產,進而引起新的藝術表達和反思,讓臺下觀眾享受了一番人工智能助力時尚設計的視覺盛宴。
北京左右時尚資訊有限公司首席零售顧問李梅做了題為《新零售的四化建設》的主題演講。她分析了疫情給時尚產業帶來的變化,深度剖析了電商直播形式下的時尚零售人、貨、場的重新構建,提出了新零售模式下的四化建設:品牌人格化、產品網紅化、功能場景化、門店體驗化,為新形勢下時尚品牌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北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徐瑞光圍繞《當下中國時尚-審美價值觀的分析》做了精彩發言。在梳理了20年中國時尚發展的基礎上,他認為目前中國本土的時尚消費市場進入了“小而美”時代,時尚是時間和社會遇合的產物,消費者迭代是討論時尚產業發展的首要話題。他深入分析了當下的四種審美觀:年輕化審美觀、潮牌化審美觀、小眾化審美觀及跨界化審美觀,并談到將固有的風格和當下審美價值觀有機融合,才是當下消費者需要的品牌。
五位嘉賓的精彩主題演講后是本次論壇的嘉賓對話環節。北京服裝學院商學院院長趙洪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品牌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屈飛,北京之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李磊,愛慕健康事業部總經理李琳琳參與了對話,北京服裝學院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教授白玉苓擔任主持。嘉賓們就此次疫情對時尚品牌的影響、時尚品牌如何借力科技實施數字化的創新轉型、產業優化升級、如何應對危機下的商業模式重構及時尚產業人才培養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而廣泛的交流與討論。
商學院院長趙洪珊對本次高峰論壇做了總結發言,對嘉賓的演講作了評述。趙院長說,具有不同背景的學者和企業家利用詳實的素材和數據,從不同角度呈現了卓有見地的觀點,在座的廣大師生大有收獲。趙院長認為,經濟新常態對供給側改革提出了要求,從而對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提出進一步要求,而新冠疫情使得三期疊加所帶來的矛盾進一步深化,讓我們面臨新的挑戰,數字經濟、雙循環以及供給側改革則是實現內涵發展,以及解決三期疊加所帶來的矛盾的重要方法與措施。未來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將給產業帶來更多的革命性變化,這也啟發我們思考在人工智能技術環境下,如何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以及如何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形成互贏的局勢。今天論壇探討的主題是新時尚、新科技、新動能,這些話題與觀點必將引起師生的深入思考,進而引發行動,在未來不斷追求進步。最后,她表示感謝各位嘉賓對商學院承辦本次論壇的支持。今后將繼續攜手各界,啟發靈感、提煉思想,充分匯聚專家的創新力量,推動創新模式的發展,將中國時尚產業帶入一個全球化發展的嶄新時代。
論壇由商學院副教授王秋月主持。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