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很多紡織企業,從業者都在感嘆內卷嚴重,日子艱難。
但是,每次官方發布的數據,卻都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比如,今天工信部發布的規上企業利潤的數據:2024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5%,又是一個穩中向好的數據。
對此,很多人不禁產生疑問,為什么官方數據與從業者普遍感受不一致?
分析原因,這其中,核心關鍵詞是行業分化。
紡織業早已告別“低端制造齊步走”的時代,新舊賽道的利潤鴻溝正在撕裂行業共識。
最近多家上市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報證實了這一點,主打戶外運動場景的公司幾乎清一色的大幅預增:
安踏旗下FILA品牌增長40%至45%;
特步旗下索康尼增長超60%;
主營錦綸長絲、坯布和功能性成品面料的臺華新材利潤增長約60%;
雅戈爾合資品牌HELLY HANSEN受益于戶外、運動的高景氣度,銷售同比增速達80%。
而與此同時,很多傳統品牌2024業績大幅下降:
主營職業裝定制的喬治白利潤同比下降38.70%至59.13%;
紅蜻蜓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4300元到6500萬;
美邦服飾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5至2.2億。
智研咨詢發布,2024年1-9月規上紡織企業21030家,其中約四分之一虧損大,但全行業利潤仍增長了11.5%。
也就是說,在市場分化下,業績虧損已經被行業整體增長的光環給掩蓋了。
另一個關鍵詞是信息偏差和感知錯位。
信息傳播具有不對稱性,互聯網擅長報憂不報喜。
相較于盈利企業傾向于“悶聲發財”,虧損、失業裁員等行業負面消息卻常常飛速傳播。因為負面消息自帶流量密碼,大量負面消息的疊加讓公眾誤將“部分企業的困境”等同于“行業整體崩潰”。
但真實情況是,中國紡織產業一直在正向向前發展,從未止步。
7.5%的利潤增長不是“粉飾太平”,而是行業劇烈分化的縮影。
當低端產能出清的陣痛與高端突圍的曙光并存時,比爭論“真假繁榮”更有意義的,是認清分化趨勢,在產業坐標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畢竟,時代的塵埃落到每個企業身上時,從不會標注“平均值”。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