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波東部紡織產能轉移大潮中,貴州鉚足勁、積極主動布局,成為搶抓產業轉移機遇的優等生。
作為招商平臺,貴州省紡織產業發展集團于2024年7月成立,成立僅100多天,便火速促成一批“身價”超過千億產值的龍頭企業聚集貴州簽約。
貴州憑什么?
憑的是紡織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政策優勢,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優勢,但最重要的還是人和:從上至下齊心協力不斷推動產業發展的高度決心和果敢行動力。
書記省長齊上陣,傳遞發展產業的強烈決心
貴州正處在承接紡織產業的風口: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制造業轉移發展指導目錄(2022年本)》明確了貴州承接輕紡服裝產業的方向和重點。2023年,貴州省出臺了《輕紡服裝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
2024年7月,貴州成立省紡織產業發展集團,來搭建對外招商的平臺。
2024年11月15日,在貴州省紡織產業發展集團簽約活動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會見了參加此次簽約活動的嘉賓,傳遞了貴州大抓紡織產業發展的信號,充分體現了省政府對紡織產業的高度重視。
高層的大力支持給與了投資者信心:“我們是奔著長期扎根來的,上面有政策支持,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一個信心,將來逐步從原材料、布匹生產到印染、成衣完善整個產業鏈,打造我們自己的服裝品牌,做大做強,共同努力。”
瞄準行業龍頭,火力全開跑招商做服務
對外,瞄準產業關鍵“龍頭”,貴州主動出擊,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一路向東招商推介。在貴州省紡織產業發展集團公司,辦公室基本上都沒人,全都在外拼命跑招商,在最一線與企業家溝通,因為跑招商是當前的頭等大事。
在選擇招引對象的時候,集團瞄定行業龍頭企業這一目標,希望企業有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的實際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用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技術、新質生產力來發展產業。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圍繞搭平臺、招龍頭、強服務、樹品牌、促就業、聚產業目標,來推動相關的工作,讓簽約的這些成果盡早開花結果。
苦練內功,優化營商環境迎龍頭
對內,全省各市州也在苦練內功,筑巢迎鳳。省投促局和省紡織集團聯合組織了全省紡織產業招商項目路演活動,各地紛紛曬出對紡織產業的優勢挖掘和布局謀劃,充分釋放大抓招商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
“我們正在引進全國最大的尼龍紡織企業永榮集團,幫助煤化工繼續向紡織延伸。”當前六盤水正在整合全市甚至臨近城市原料資源,全力招引“龍頭”落地,從煤焦化到化纖材料再到成衣終端環節眾多、鏈條很長,正是需要有市場、有渠道、有實力的“龍頭”落地,帶動上下游集聚,讓產業鏈附加值成倍增長。
安龍產業園案例:織工工資最高開到12500,一萬臺織機一年節約1.6億
在安龍紡織服裝產業園,一家“四面彈”高端面料生產企業去年9月首次來黔考察,12月首批設備進廠,今年春節后就要開始生產了。“準備在安龍上一萬臺織布機,將占有全國同品類三分之一的市場體量,也會是我們最大的生產基地。”貴州云紡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昌磊介紹。
貴州氣候優勢可以降低能耗15%左右,加上水電、人工等綜合成本影響,每生產一米布可以節約一毛錢,一萬臺織布機年產能16億米布,一年可節約成本1.6個億。
據了解,去年不算內銷光是出口額總公司就做到了15億元,依托安龍基地該公司市場還會繼續擴大。一萬臺織布機需要招工3800人,企業想留下即將回鄉過年的紡織熟練工,工資最高開到了12500元。
貴州發展紡織產業的“地利”:
1.氣溫清涼,能耗低
整個貴州像是安裝了一個天然的“大空調”,全省3/4的區域都適合夏季避暑旅游,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這種氣候能夠有效降低紡織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同時也能讓車間一線生產人員感受更舒適。
2.基礎設施優勢
貴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近9000公里、綜合密度全國第一,高鐵運營里程位居全國前列,民用航空機場實現市州全覆蓋,中歐班列的開行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有效推動貴州融入海外物流組織體系,原料和產品運輸便捷。
3.煤炭儲量豐富,保障了化纖原料供應
貴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稱,煤炭探明儲量500億噸以上,超過南方其他省區的總和。通過氣化、凈化、催化、合成等一系列化學加工,煤炭可轉化為化纖工業所需的原料。?
4.勞動力資源優勢
貴州勞動力充足,其中16-59 歲勞動年齡人口227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8.86%,勞動力呈年輕態勢。但同時貴州也是勞務輸出大省,常年有600多萬人外出務工。如果能讓這些人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這對政府、企業、產業發展及勞動者而言都是多贏格。
貴州發展紡織產業是發展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既有政策基礎、也有資源優勢,既是現實需要、也是人心所向,得天時、占地利、聚人和。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