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繩(纜)網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于8月23日在山東泰安隆重召開。此次大會以“提升繩(纜)網行業裝備水平,推動產業協同創新,實現行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為主題。繩(纜)網行業相關產業集群代表、科研院所、檢測機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代表300余人參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致辭說,中國是世界纖維繩索和繩纜制品的重要生產大國,隨著國家應急產業、軍民融合戰略等政策持續推進,高性能繩(纜)網被列為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不僅為產品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也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陵申表示,貫徹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加強調質態而不是業態,傳統產業強根基、延鏈條亦大有可為。繩網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聚焦紡織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明確發展目標,探索創新路徑。為此,他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固本培元、夯實基礎,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強化基礎能力建設;二是優化供給、彰顯價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新需求;三是綠色引領、持續發展,深化綠色發展理念,推進數智化轉型升級;四是強化協同、完善生態,加強與終端應用領域的合作。
在開幕式上,泰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紡織服裝產業鏈專班組長賈玉亮介紹了泰安市先進功能性繩(纜)網產業發展情況。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會長李杰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期提供更優質的解決方案,滿足更好地服務于市場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圍繞繩纜網產業未來的發展與思考作主旨報告,聚焦于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的現狀,詳細闡述了編織繩索材料在傳統應用領域的發展和創新進展。徐衛林院士在報告中特別指出繩纜網產業在航天、航空、國防和軍工等領域未來的潛在發展方向,包括關注多組分、差異化有機/無機纖維復合編織高性能繩索,通過改變組分設計出不同功能特點繩索,綠色可降解、環境友好型編織繩索,以及智能化、能源化可穿戴交互繩網編織體,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思考和啟示。
中央應急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會長馬寶成作《以新質生產力助推應急管理現代化》主旨報告。他介紹了新質生產力對于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力推進應急管理體制現代化、有效提升預防準備能力、有效提升監測預警能力、有效提升響應處置能力、有效提升應急綜合保障能力、有力推進應急產業現代化。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王樹青在《海洋工程纖維纜索現狀、挑戰及進展》主旨報告中介紹,海洋工程系泊系統是海洋資源開發的關鍵裝備,是漂浮式裝備系統的“定海神針”。他簡要回顧了我國海洋工程重大發展需求和重大工程裝備發展現狀,重點針對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海上綠色能源開發、深遠海養殖工程中柔性纖維纜索的發展現狀及應用情況進行闡述,對纖維纜索面臨的技術、工程挑戰進行分析總結,為海洋纖維纜索的設計分析、研發制造及工程應用提供重要參考。
本次大會開展了以繩纜網行業的轉型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高峰對話,邀請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中產協繩(纜)網分會會長、魯普耐特集團董事長沈明,浙江四兄繩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茂巨,湛江市經緯網廠董事長張春文,湖南鑫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玲,徐州恒輝編織機械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兵,中國漁船漁機漁具協會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錢忠敏,就繩纜網行業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運行、轉型創新與應用拓展、現狀挑戰及未來趨勢等議題分享觀點。
在高峰對話中,李桂梅談到,產業用紡織品作為新材料產業的一部分,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的作用愈發突出,繩(纜)網在海洋漁業、安全防護、航空航天等領域已取得快速發展,從量大面廣的民用邁向多功能、高性能的工業和國防軍工領域。新質生產力是驅動繩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要建立多層次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行業前沿科技研究和標準化建設;加快行業綠色轉型并且推動高端應用。繩纜網業界專家和企業老總分別結合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實際體驗和成果,就如何推動繩纜網行業的轉型創新與新質生產力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討行業未來發展路徑。
大會的技術報告環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楊紅生研究員,東華大學王依民教授、中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石云虎經理、中國水產科研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石建高研究員,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賀鍵總工、山東金冠網具有限公司任立超總經理、北京綠網再生資源技術有限公司金堅敏總經理,分別圍繞現代海洋牧場建設、聚芳脂纖維與高性能繩網、低蠕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開發、深遠海養殖網衣防污技術、吊索具和特種系泊纜國內外發展趨勢、網具助力綠色高效生態農業、廢舊漁具處理路徑和養殖網衣循環再生技術等議題進行匯報。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