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由中國棉花協會和全國棉花交易市場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做了題目為《科技創新推動中國棉花種植高質量發展》的演講。
首先他從五方面介紹了我國棉花生產取得的巨大成效
1,棉花總產成倍增長
新中國成立以來,棉花總產量是在成倍增長,去年達到了591萬噸,比1949年增長12倍以上,比1980年增長1.2倍。但是近年來產量平均增長率在逐漸放緩,特別是進入2010年以來產量增長幅度并不高,基本穩定在600萬噸的水平上。
2,棉花播種面積大,波動幅度也大
從種植面積來講,播種面積大,波動也大,和1949年相比也有明顯的增幅。但是在過去幾十年當中面積出現頻繁波動,近年來面積在5000萬畝左右,低于過去70多年來的平均水平。
3,單產水平持續提高
盡管在過去幾年植棉面積和最高的時候相比出現下降,但是得益于單產提高,總產也有所提高。我國棉花生產單產水平在持續提高,這是保證穩定棉花總產的重要因素。比如說由1949年10.7公斤/畝到去年140公斤/畝,增長了10.5倍,每年產量增長基本都在1.6公斤/畝,整體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4,棉花生產布局發生變化
國內棉花布局由過去三大片區變成以西北內陸為主,新疆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占比已經達到80%以上。從1999年進入2010年只有新疆面積在增加,而包括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幾個棉花主產省種植面積這幾年則明顯減少。
5,我國棉花產量和質量在全球的位置
我國棉花種植面積位居全球第二,占比在16%;總產在多個年份位居全球第一,目前處于第二的位置;單產顯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走出了一條高產之路。另外我國棉花品質處于全球中上等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近年來棉花產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躋身世界先進植棉大國行列,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棉花發展道路。
其次從三方面介紹了棉花種植技術持續創新
1,科學劃分種植區域
一是過去70多年來在區劃種植和管理布局方面,我國的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棉花不斷向西北內陸集中,這也是通過布局調整、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的。對于適宜的種植條件、適宜的種植范圍應該有明確的判斷,這也是我們保障棉花未來種植空間的重要基礎。
2,棉花品種從短缺到平衡到豐富
我們的棉花品種從短缺到平衡再到豐富,而且在品質遺傳方面不斷改進,抗病性也得到了顯著提高,整體得到大幅提升。另外在棉花的基礎育種當中,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也為我們今后育出更好的品種以及培育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的品種打下重要的基礎。
3,智慧種植技術快速發展
在推進水肥一體化以及技術裝備改進上,我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為農業高度現代化的國家,我們的裝備技術走在很多國家的前列,這也從種植環節開始為我們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也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
最后他提出了對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
1,新疆棉花品質提升空間較大
一是我們的棉花主體布局中新疆占了很大的份額,棉花品質的提升是我們主攻的方向,行業對于高質量棉花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通過提質增效,推動生產鏈、產業鏈和創新鏈一體化發展。
2,新疆棉花品質差的原因
一方面有技術方面的原因,包括我們需要在品種、農機農藝的配套以及種植環節進一步細化。另外也有生產和管理環節的原因,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3,中國可生產出高品質棉花
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種出高品質棉花,推動棉花行業開放、包容、可持續的發展。我們也愿意和產業界進一步的合作,共同的推進我們的發展。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