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由中國棉花協會和全國棉花交易市場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水發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東振以《新形勢下的新疆棉花產業》為題,結合公司基本概況從六個方面對棉花企業經營管理進行了演講。
他介紹:水發農業集團是山東省屬國企,涉足農業四年,公司秉承著眼鄉村振興,強化惠民擔當,堅持強企、惠民、賦能的理念,在北京、山東、山西、新疆、內蒙、甘肅、上海等省市成立了26家二級公司,形成了以棉花、糧食、畜牧、蔬菜、林果產品為支柱,農業施工、農田水利、循環經濟、市場物流相配套的市場格局。截至2020年底,集團資產規模230多億元,收入160多億元,凈利潤2.6億元,位居中國農業500強第137位,獲2020年“中國鄉村振興社會責任企業”和“中國品牌影響力企業”稱號。
目前水發集團在新疆合作經營土地300多萬畝,立足雙河、烏魯木齊、喀什、和田、阿克蘇、巴州、塔城七大片區,輻射帶動全疆棉花布局,依托自由合作經營的3個軋花廠,向產業端兩端延伸。在種植環節開展高標準工程建設,實施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在扎根環節,植入國內領先技術,提高智能化作業水平。在銷售環節,嚴格執行國家棉花標準和檢驗規程,分等級收購棉花。去年計劃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皮棉94萬噸。
當今,全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上升,以美國為主的一些國家對新疆棉進行污化和打壓,水發農業集團以實際行動進行了堅決回擊,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水發農業集團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優化棉花區域布局
根據氣候、市場和情況進一步細分新疆棉花種植區域,按纖維品質明確棉花適種范圍,形成長絨棉、中長絨棉、細絨棉、短絨棉合理分布的區域化布局。新疆各地州篩選區域適應性強的優質棉花品種作為主推品種,實施一縣一種,為區域同一品種集中生產,提高棉纖維的一致性。如在長絨棉傳統優勢產區的阿瓦提縣、岳普湖縣等地可以繼續種植長絨棉,在自然條件較好的沙灣等地建議種植高品質的棉花品種,在自然條件稍差的地區建議發展有機棉。同時根據下游商品生產需要,大力推廣訂單種植,精準服務棉紡需求企業,發展專用棉,打造不同用途的棉花生產基地。
二、助推建立棉花標準體系
積極參與制定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棉花行業標準,打破西方棉花標準壟斷,解決中國棉花受制于人的問題,切實維護中國棉花的信譽。
三、完善棉花產業鏈條,實施產業鏈上中下游密切合作
致力于打造棉花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構建集土地整理、金融互助、農村供應、農機服務、技術支持、倉儲物流為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打破產業鏈板塊之間的邊界,暢通棉花全產業鏈循環,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
四、構建棉花利益鏈連接機制
以包容、開放、共享的供應鏈模式,建立供應鏈上下游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將各類風險分攤到整個鏈條當中,有效提高各個環節地域風險的能力。靈活運用期貨+保險的金融手段,為棉花提供價格風險保障。
五、加大棉花科技創新體系,整合棉花科技資源
以市場為導向,組建新疆棉花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棉花創新實驗室和試驗基地建設。水發農業集團與院士合作成立了水發農業院士工作站,與山東棉花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棉花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在開展棉花糧種棉花和培育,培育出適合新疆種植不同區域的優秀品種,并在多個區域實驗種植,提高棉花品質和產量。
六、加快大數據平臺建設
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引入棉花生產的種植、收購、加工、銷售、數據追源、價格補貼等環節,通過互聯網將數據匯集到統一的數據庫,形成生產的大數據處理平臺和管理平臺,實現棉花產業鏈上的全過程質量管控。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水發農業集團愿與大家攜手同行,為推進新疆棉花產業邁向新臺階,助推中國棉業行業崛起貢獻全部力量。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