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
大會現場,習近平向10位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獎章、證書、獎牌。來自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的蒙古族刺繡產業專項推進組組長、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白晶瑩獲此殊榮。
白晶瑩,女,1963年4月生,蒙古族,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會主任、科爾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繡產業專項推進組組長、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2019年榮獲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稱號。
她積極推動蒙古族刺繡非遺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籌劃建立國內最大的蒙古族刺繡扶貧車間等,無償設計制作出1072件刺繡產品和7000余張刺繡圖案,免費提供給廣大繡工及返鄉就業大學生使用,形成了“企業+協會+基地+農牧戶”的產業運營模式,逐步完善了蒙古族刺繡產業的組織架構,共帶動科爾沁右翼中旗2.6萬名婦女參與蒙古族刺繡產業,帶領貧困地區農牧民婦女開拓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白晶瑩,一雙巧手傳承蒙古族
特有的刺繡文化
在如今的興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傳統刺繡不僅得到了繼承和發揚,更成為了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新出路。而這些都離不開繡娘們口中的“白老師”——白晶瑩。
白晶瑩出生于一個傳統的蒙古族家庭,母親和姥姥都是遠近聞名的刺繡高手。“小時候穿的衣服鞋子上都是繡花,家里的被子、門簾、窗簾也都是媽媽繡的,每天晚上我都陪著媽媽在煤油燈下做手工活。”她從小就練出了一手嫻熟的刺繡技藝。
成年后,忙碌的學習和工作讓白晶瑩把刺繡的針線壓在了箱底,然而由于對傳統文化的喜愛,白晶瑩始終關心著蒙古族刺繡的發展。近年來,發現蒙古族刺繡正在逐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她很焦急:圖案精美、色彩鮮艷、表現力強的蒙古族刺繡不能就這么被人們遺忘。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白晶瑩思忖著,這是個刺繡發展的好機會。2016年開始,白晶瑩擔起了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產業專項推進組組長和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重任,成立了科右中旗大學生創業就業扶貧服務協會、祥瑞刺繡扶貧服務有限公司、圖什業圖刺繡基地,讓“建檔立卡”與“刺繡脫貧”掛上了鉤,蒙古族刺繡發展迎來了新契機。
結合全旗173個嘎查的貧困程度和貧困人口情況,白晶瑩制定了王府刺繡培訓扶貧規劃,以刺繡基地為陣地,打造刺繡基地→產業村→金牌團隊→高級繡工→草原繡娘工作鏈條,全力推廣刺繡培訓工作,全面規范、提升技藝水平。截至2019年底,參與刺繡產業的2895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500余名繡工人均累計收入達到50000元以上。
再好的文化產業,只有對接市場才能生存,形成品牌才能長久,老百姓才能安心跟著干。面對這種難題,白晶瑩積極倡導和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業扶貧服務協會積極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共同建立完善的品牌營銷一體化管理服務體系,完善細化繡娘技能考核、產品考核、產品價格討論會、市場開拓、財務監管等各項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
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白晶瑩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積極推動蒙繡與中國四大名繡湘繡、蘇繡等繡種交流合作,研發出來500多種獨具民族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的時尚旅游產品和家居產品;為了推進產品推廣、銷售,白晶瑩組織開展市場營銷人員培訓,將協會的50名大學生分為產品研發和市場銷售兩個團隊,互相合作,共同發力。
與此同時,白晶瑩還積極推動蒙古族刺繡非遺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助力科右中旗獲得“中國蒙古族刺繡之鄉”“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傳承保護基地”“中國手工刺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稱號,成功舉辦萬人刺繡大會并獲得“規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繡技藝展演活動”大世界基尼斯紀錄認證,有力推動蒙古族刺繡產業的提檔升級和轉型發展。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