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新冠疫情來臨之后,我們一直會鼓勵紡織老板們:再熬熬,等到疫情結束,市場總會好起來的!如今,7月已至,積壓了大半年的市場壓力并沒有多大的改善:工廠利潤低、市場貨跑得慢、染廠沒訂單……一系列的消極事件像一個個不斷重復的惡性循環,在控訴著今年的紡織市場生意難做!
進入7月,生意清淡不說,市場價格開始混亂,低價、最低價、更低價……大大小小拋貨信息更是層出不窮,坯布低價不斷沖擊著市場,客戶價格越壓越低,紡織老板們也越虧越多。
紡織廠最后的倔強:為了生存,不惜損失成本!
“之前我們找某知名紡織廠拿過5萬米緞面雪紡,價格在3.65元,這個價格和年前相比已經便宜了一些,但沒想到最近他們的價格降到了2.9元/米,不過前提是要拿夠50萬米。”一位盛澤地區的紡織老板說道。
2.9元/米的50D緞面雪紡百分之百是虧本的,據了解該紡織廠年前囤了一批貨,年前價格在3.8~4.0元/米,本來打算是準備過完年加價賣出,但沒想到被疫情打亂了原本的計劃,現在倉庫里大量的庫存難以消化,只能低價出售,按照現在原料的價格來算如果以3.5元/米的價格出售是不會虧本的,先前3.65元/米的價格出售還能賺個0.15元/米,但拋了一段時間以后又開始拋不出去,于是價格又一次的被壓低,從原本的3.65元/米直接降到了2.9元/米,下降了0.75元/米,連本都保不住,但前提是要拿夠50萬米才行。
雖然生廠商以虧本的價格出售庫存,從表面上看來是“虧”,但從實際意義上來說并沒有吃大虧,拋貨的意義本就是大量低價拋售,清理庫存才是拋貨最根本的意義,這樣一來庫存清出去了,資金雖然有所減少,但至少還有進賬,雖說這些面料不含氨綸絲放個一兩年也不會有特別大的關系,但是放的時間長了多少會出現損壞、折舊,到時價值會比現在虧本拋貨來的更低,而且不是特殊情況相信客戶也不會選擇存放時間太久的庫存!
有人說:“只要價格賣得低,庫存就可清光光!”然而,這句話已經不適應目前的這個紡織市場行情。這個50D緞面雪紡2.9元/米的價格做夢都想不到,這么大的便宜誰不占?但50萬米對于目前一些庫存高、資金流動量較小的紡織老板而言確實是有點難以承受。而有些品種的坯布,即使拋貨,也無人問津。有些廠家在微信圈里打廣告拋貨,可是很多天過去了,廣告仍舊天天發,庫存一點也沒變。
拋貨去庫存,實際上是損害行業的一個不良行為,但廠家拋貨也是被逼無奈,顯而易見,該廠為了生存,不惜損失成本。
需求提振不佳,聚酯難現上漲行情!
從需求來看,消費增量并不樂觀,且存在下降的風險。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5月份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同比大增77.34%,但是服裝出口同比下降26.93%,4月份以上數據分別是56.2%和27.1%,也就是說跟4月份相比,5月份服裝出口依然沒有得到改善。而現在處在青黃不接的消費淡季,終端下游還存在訂單不足的問題。目前坯布庫存已突破近四年的最高位,終端織機已持續四周降低開機率。
由于聚酯仍然維持著90%左右的高開工率,在下游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壓力逐漸向上游傳導,聚酯成交清淡,產成品庫存連續2周上升。那么后期聚酯負荷是否還存在繼續上升的空間呢?近兩月聚酯平均產量已經達到457萬噸,同比增速接近10%,與過去三年的平均增速基本持平。
我們認為在全球紡織品消費下降、多家知名品牌被曝破產或退出市場的情況下,能達到目前的增長水平已殊為不易,基本兌現了對消費恢復的預期。但是現實是終端需求尚未恢復至正軌,在終端庫存壓力傳導的作用下,聚酯產品供應存在糾偏的風險。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