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主義國家有一個“倒牛奶”的理論,也就是說即使寧愿倒掉牛奶,也不分給窮人。這一幕首先出現在1930年的經濟危機,當時,經濟下滑,牛奶賣不出去,但美國金E乳業卻每天倒掉2.5萬加侖的鮮奶,而不是直接分給更加困難的窮人。
據了解,這么做的原因是為了造成牛奶的稀缺,然后提高價格來賣,從而獲取更高的利潤。如果是直接分給了窮人,那就沒人買牛奶了,更賣不出去,就這就是資本家的思維。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今日仍然在發生。比如全球快時尚巨頭H&M,從2013年開始爆發庫存危機,每年留下大量的庫存。為了解決這些庫存,他們采取了直接燒掉的辦法,卻不打折、不降價,一年要燒掉12噸之多。
按照我們常人的邏輯,這樣不是造成了巨額的虧損嗎?還不如打折賣,也能挽回一些損失。包括國內的服裝巨頭,比如海瀾之家,這幾年庫存也非常大,一年接近百億,他們并沒有燒掉,而是將商標剪掉,然后低價處理掉。
H&M這么做的理由說是為了保持品牌的定位,降價促銷會讓自己掉價,甚至淪為“地攤貨”。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因為燃燒衣物污染環境,反而讓其形象大損。
在中國市場,曾經有三大風靡的快時尚品牌,分別是Zara、H&M、優衣庫,它們曾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搶占中國市場,令本土品牌聞風喪膽。然而,如今也就剩下優衣庫,仍然紅紅火火,而Zara、H&M早已跌落神壇。
公開資料顯示,H&M來自瑞典,創立于1947年,堪稱全球快時尚行業的鼻祖,憑借著創新的設計,很快風靡全球。在2019年10月,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品牌百強榜排名30。
服裝也是一個潮流行業,更新速度非常快,所謂“快時尚”,也就是上新速度快,他們有全球頂級的設計團隊,快速地將最新的時尚元素加入到衣服中,并且快速生產,最快能做到一周內上新,而國內最快也就半個月,有的甚至要幾個月更新一次。
因此,2007年H&M進入中國,迅速火了起來,在北京開首家門店時,不但排起了長隊,還遭到了哄搶。那幾年,H&M在中國市場保持著30%的高速增長。
對比來看,曾經受到年輕人歡迎的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等等品牌,上新速度慢,款式老舊,價格也沒有了優勢,自然慢慢就被拋棄。
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H&M火了幾年之后,立即就遭遇了瓶頸。原因在于年輕人又有了新的選擇,那就是電商的快速崛起。
年輕人不再去逛街,不在線下買衣服,但H&M卻拒絕做電商,仍然堅持開線下門店。各種網紅服裝店,國潮服裝的崛起,不斷吸引著年輕人,而曾經的H&M慢慢被拋棄。
與之相反,優衣庫卻積極地擁抱電商,連續多年拿下天貓雙十一銷量冠軍,業績越做越好,如今,已經成為了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品牌。
早在2018年,H&M就關閉了140家門店,創20年來最高。H&M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快速在天貓開了旗艦店,并且在品牌上,還請了王源、張藝興等當紅小鮮肉代言,但似乎效果并不理想。
為什么H&M無法恢復到之前的盛況?一個原因是電商紅利已經消失,各大服裝品牌已經完成了站位,對于已經失勢多年的H&M,年輕人并不買單。另一個原因還在于自身的創新不足,如今服裝行業變幻萬千,從品牌到營銷,到推廣等等,都要和年輕人走在一起,H&M動作并不多,或者說投入也不夠大。
進入到2020年,受疫情影響,H&M暫時關閉了全球80%的門店,這就導致其第二季度,截至2020年5月31日的三個月中,銷售額大降50%,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實際上,并不止H&M,另一大快時尚品牌Zara母公司計劃永久關閉1200家門店。對于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快時尚品牌來說,如果想要再次回到巔峰,那就深度了解年輕人的需求,持續的創新,才能俘獲他們的心。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