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艱。我們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生產生活秩序受到沖擊,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在5月22日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期間,掌聲數次為“生命至上”響起。
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讓世界各國都實戰檢驗了各自應對這種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機制,這一機制完善與否,直接決定防疫能力與成果。目前,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今后應如何完善國家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建設,成為今年兩會關注較高的一個話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堅持生命至上,強化應急物資保障,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堅決守護人民健康。國家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在首場“部長通道”答記者問時也稱,發改委今年要側重好三個精準,其中一個就是要針對疫情暴露出來的公共衛生、醫療應急物資的短板盡快彌補。
不僅這些,兩會前夕,中國青年報社對1984名18-35歲青年開展了“2020全國兩會青年期待”調查顯示,青年最期待的議案提案之一是“抗疫物資的充足供應”,可見社會對抗疫物資的重視。
兩會傳遞出的種種信號,也為口罩、防護服等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生產提出了高要求。口罩是醫務人員抗擊疫情的“武器”,是保護群眾健康的“盾牌”;醫用防護服,則是抗疫一線“戰士”的“盔甲”和“戰袍”。口罩和醫用防護服都屬于產業用紡織品的范疇,無論是2003年的抗擊“非典”,還是當前的防控“新冠”,口罩和醫用防護服在阻病毒、防感染、增安全、保健康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讓國家放心、讓人民安心的屏障,為抗“疫”取得最終勝利提供了強力保障。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特別是疫情爆發初期,我國口罩、醫用防護服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和產能、生產布局、應急儲備模式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針對這些短板和不足,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行業專家提出了建議措施,也為行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1/加強應急物資儲備
全國人大代表、
上海紡織裝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偉
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應急物資儲備缺乏,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紡織裝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分析,一是因為應急物資儲備品種單一、規模小,儲備數量遠不能滿足“巨大災害”的應對需求。特別是此次新冠肺炎缺少口罩、防護服、防護鏡、防護手套等暴露除了儲備品種的缺失,儲備數量與需求相比缺口巨大。二是因為戰略物資應急生產的系統性不強,分散、弱小,規模化應急能力弱。緊急應急物資儲備的財政投入大、效益不明顯。就以口罩為例,口罩盡管是一個簡單的產品,也同樣有原材料、中間產品、生產設備以及從生產到銷售的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生產口罩本身并不難,難的是為了生產口罩,整個產業鏈必須協同運轉。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企業要生產時沒有足夠的設備,有設備了沒有足夠的原材料,有原材料了關鍵輔料又缺乏。
為此,王偉建議,一是建立國家儲備和民間儲備相結合的結構化國家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國家儲備以“政府倉庫式儲備”為主,民間儲備以“企業市場化儲備”為主。政府與企業聯動的結構化國家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由原有“政府倉庫式儲備”轉變為“一定比例的政府倉庫式儲備+一定比例的企業市場化儲備”。二是應急物資儲備要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國家制定地方應急物資儲備的數量規模與管理制度時,要根據城市人口數量、所在區位和自然條件等,充分整合利用各種社會閑置倉儲資源以及當地生產能力,要把應急物資儲備與當地產業發展結合起來。
2/嚴把質量關,追趕國際一流品牌
前一段時間,中國生產的部分防疫物資在國外遭到質疑,受到行業普遍關注。究其原因,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紡織裝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認為更多的是標準互認的問題。
王偉建議,要借鑒此次中國醫用防疫物資出口時所遭遇到的產品質量認定標準和歐美等西方國家執行的標準存在差異所造成的問題,加大醫用防疫物資產品標準的研究,向國際標準靠攏。如果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就借此機會建立中國標準,并把中國標準打造成國際標準,以利圍繞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在抵御全球性災害中更好地發揮中國力量,體現大國擔當。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
高嶺
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在歷次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治理和預防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為企業生產和應用部門采購提供了重要依據。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建議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強化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標準化管理職能,通過標準歸口形成跨部門的協同機制,調動更多的資源服務于環境保護、應急突發事件、安全防護、醫療健康等領域,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標準的無縫對接和配套政策的完善,實現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全面統籌管理和質量監督。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劉璠也指出,雖然到疫情中后期,防護用品生產潛能被充分調動,但其中不乏以次充好、魚目混珠、追求利潤、產品不符合國家及國際標準。為此,他建議國家質量部門應嚴把質量關,堅決杜絕上述現象,應將其上升為直接關聯性命高度,對于質優好品牌,應積極扶持,并追趕國際一流品牌,提供國人放心質優醫療防護用品,保障全民生命安全。
3/產業用紡織品的戰略地位亟待提升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認為,現行分類體系已不能適應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尤其不利于國家在應急狀況時對產業資源的信息收集、生產組織和調配,建議政府部門適時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將產業用紡織制成品制造進行升級,設立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產業用紡織品制造業四個平行大類。
全國人大代表、
國機集團恒天邵陽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
吳繼發
全國人大代表、國機集團恒天邵陽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吳繼發認為,當前產業用紡織品全球制造產業結構的重組速度加快,我國要積極應對這種格局,加快轉型升級,國家政策要大力支持,努力提高技術與裝備水平;破解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瓶頸,產業用紡織品裝備制造自主創新能力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產業用紡織品裝備的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能夠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為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吳繼發建議:提升產業用紡織品在行業分類中的地位;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完善口罩、醫用防護服國家應急儲備機制,提高應急狀態下的供應保障能力;成立產業用紡織品裝備制造基地。
聽報告
談心得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
李陵申
聽了政府工作報告非常受鼓舞。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口罩、防護服等產業用紡織品的確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要看到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疫情爆發初期,我國口罩、醫用防護服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和產能、生產布局、應急儲備模式等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為此,建議今后要加強防疫物資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從行業規劃、國家衛生產業基礎技術平臺建議、產業創新中心和聯盟建設入手,強化頂層設計和全面推動。完善口罩、醫用防護服國家應急儲備機制,補缺體系中不健全部分,對有效、快速應對疫情突發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意義重大。
建議政府部門完善儲備品種、規模、時效等標準,形成中央、地方和重點企業分級儲備體系;建立健全口罩、醫用防護服定點生產制度,引導社會資源投向物資儲備和生產;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儲備應急物資,并在疫情過后給予部分閑置產能(設備)一定的財政補貼等,以提高應急狀態下口罩、醫用防護服的供應保障能力。
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王旭光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這是一個重大的行業發展信號,紡織防護領域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對此我們一定要敏感和深刻理解。結合近期國家在多個場合提出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我認為對于防護行業來說未來市場的大發展是一個確定性的事件,這對于企業來說是大利好。為此企業必須要緊急行動,系統策劃,全面布局,要敢于投入舍得投入。從紡織行業的基礎來看,從材料技術到成型技術都具備了先進性,關鍵是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創新,要把新技術應用到產品上,我們可以彎道超車,一步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一個難得的超越機會,我們有這樣的自信和能力。
天津泰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胡軍
我非常認真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篇幅雖然相比往年短小,但干貨十足。我最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抗疫及生態環保部分。作為抗疫物資重點保障單位,泰達股份在過去幾個月中為國家做了一些貢獻,接下來企業也會一定做好抗疫物資的保障和供應,助力各行業恢復生產。同時,我也看到了泰達股份公司的生態環保產業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未來也會在這個方面下大力氣,切實履行好國有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