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售紗和企業下道工序輸入的半制品,本白棉紗的檢驗分等,一般按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GB/T398-93執行。由于未再制定新的標準,因此,國內多數廠家只用此標準評定紗線等級,而更多是用烏斯特公報來衡量紗線質量。
第二節毛紗線質量標準
一般毛紗線均作為企業內部的半制品加以考核,沒有國家標準,只有行業標準或地方企業標準。
一般以物理指標分等,外觀疵點分級,分等指標有:
①特數偏差;②重量不勻;③捻度不勻;
④平均強力不小于CN(斷裂長度);⑤低檔纖維含量;
⑥含油率;⑦染色牢度。
其中⑤⑥⑦三項指標是在售紗時考慮
分級指標有:①紗疵②大肚紗
用黑板條干或uster條干
粗紡、精紡。
第三節苧麻紗質量標準
部頒標準FZ/T32002-92
以紗的內在質量:強力及不勻、重量不勻、重量偏差定等。
以紗的外觀質量:條干均勻度、粗細節、麻粒定級。
股線:以單紗強力及不勻、重量偏差定等,以粗節定級。
第四節絹絲
質量標準部頒標準FZ/T42002-97桑蠶絹絲指標:①斷裂長度;②支數不勻;③條干不勻;④潔凈度;⑤千米疵點數;⑥支數偏差;⑦強力不勻;⑧斷裂伸長度;⑨捻度偏差率;⑩捻度不勻率。其中:②③⑤對織物外觀有影響③④⑤用黑板觀察。
是全世界紡織工業中纖維、條子、粗紗和紗線進行分類的質量分級的參考指標。上一期統計公報出版于2007年,2012年將出版新的統計公報。采用烏斯特統計公報作為比較的標準時,紗的總質量中的特殊疵點和缺陷能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從而能迅速轉化為生產過程中的改進措施。USTER公司在世界各地用戶和在瑞士的工廠中進行纖維、半制品、細紗的測試,然后進行數據整理分析,每相隔3~5年發表一次試驗結果的統計值即USTER統計值。統計值一般分5%、25%、50%、75%、95%幾檔,通常認為50%統計值屬一般水平;25%及以下屬先進水平;75%及以上屬較差水平。
從1957年開始,烏斯特公司推出烏斯特統計值,它是用烏斯特儀器將世界各地取樣的紗線測試結果的統計值,每隔幾年在《烏斯特新聞公報》(USTERNEWSBULLETIN)上發布一次包括棉、毛兩大款紗線產品共分五檔水平,用統計圖的方式表示,橫座標為紗的線密度(號數),縱座標為質量指標的數值,采用的是雙對數座標。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