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江蘇國際服裝節新聞發布會,9月5日在江蘇省南京市隆重召開,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張樂夫在講話中簡要介紹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
一、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江蘇是經濟大省、制造大省,多年來為全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年以來,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著力推動“六個高質量”,江蘇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萬億元,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75.8億元、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就業、物價等指標處在平穩區間,工業生產和投資、消費等指標穩步回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龍頭企業、重點行業支撐作用明顯,實體經濟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分別達到32.5%和44.7%;高技術產業增速快于規上工業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220個省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700億元,開工率達68%,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在這個過程中,紡織服裝業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截至2018年年末,江蘇省紡織行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7224家(含紡織機械),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萬億元,占全國紡織行業的19.82%,產銷規模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實現利潤總額538.81億元,占全國19.48%;化學纖維產量1370.5萬噸,占全國27.3%;布產量69.4億米,占全國13.9%;紗產量303.2萬噸,占全國10.2%;服裝產量28.5億件,占全國12.8%。經過多年的積累,江蘇紡織業已經發展成為產業體系完整、產品品種齊全、國際國內領先的優勢產業。
二、助推紡織產業在高質量發展中再創新優勢
長期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紡織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舉措,推進紡織業優化升級、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
1、培育高端紡織先進制造業集群。江蘇省政府于2018年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重點培育包括高端紡織在內的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江蘇省高端紡織集群以蘇州、無錫、南通、常州、南京等地為主,全省上下積極配合協同發展,廣泛發動和統籌國內外優勢創新資源,發展技術創新中心、時尚創意中心和品牌營銷中心等價值鏈高端環節,到2020年建成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創新引領能力、綜合影響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2、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充分發揮江蘇省紡織產業制造優勢、企業優勢,以產學研上下游協同創新模式推動蘇州創建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服務全行業和重要應用領域。2019年6月,工信部批復同意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組建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成為全國紡織產業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中心主要聚焦功能纖維新材料、高端用纖維材料及紡織品、前沿纖維新材料等三個方向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為行業提供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工程驗證與產業化支撐,為我國在先進功能纖維領域打造核心競爭力作出貢獻;
3、引導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以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為主要方向,推動產業廣泛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加快改造提升,促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集群發展深度融合,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深入開展示范智能車間創建,目前已建成江蘇省省級示范智能車間52家,國望高科、大生集團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項目。鼓勵骨干企業與知名互聯網企業深度合作,打造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若干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紅豆集團開展“智慧紅豆”建設,將線上網店、紅豆商城、微商、APP等各類營銷渠道進行有效融合,“紅豆—紡織服裝工業互聯網平臺”被工信部列為2018年工業互聯網平臺集成創新應用試點示范項目。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推廣、宣貫綠色制造相關標準,加強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園區、綠色管理企業等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國望高科、旭榮針織、無錫百和織造、斯爾克纖維、黑牡丹紡織、丹毛紡織等企業先后被工信部認定為綠色工廠;
4、加快培育龍頭領軍企業。實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級”計劃,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骨干企業圍繞產業鏈實施兼并重組,引領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加快培育“隱形冠軍”和“單打冠軍”企業。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發揮柬埔寨西港特區、埃塞東方工業園等境外工業園區的優勢,支持骨干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新設、并購、參股等形式,加快“走出去”步伐,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企業。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江蘇紡織產業在經濟總量、質量效益、市場競爭力、結構調整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進展。產業集聚度高,已形成3個千億級產業基地(吳江、常熟、江陰)和3個千億級市場(常熟服裝城、吳江東方絲綢市場、疊石橋家紡城),70多個紡織產業集群,吳江化纖、常熟服裝、南通家紡、江陰毛紡、金壇服裝、阜寧過濾材料、沭陽包覆紗等集群各具特色。創新成效明顯,已建成4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9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3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中復神鷹和鷹游紡機參與的“干噴濕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8年有36項成果獲中紡聯科學技術獎。企業實力較強,已擁有15家百億級企業,其中3家千億級企業(恒力、海瀾和盛虹)。恒力入選2019年世界企業500強;恒力、盛虹、海瀾、三房巷、紅豆、華宏實業、陽光、波司登、澳洋等9家企業入選2019年中國企業500強。恒力是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PTA工廠和最大的功能性纖維生產基地;盛虹是全球最大細旦差別化纖維和聚酯生產企業之一;紅豆開發建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樣板工程;陽光是全球最大毛紡生產企業和高檔服裝生產基地;波司登連續20年蟬聯羽絨服國內市場銷量第一。自主品牌建設加快,波司登獲第二屆中國工業大獎、盛虹獲第三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陽光集團獲第三屆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和第三屆中國質量獎。“紅豆”、“恒力”、“夢蘭”、“海瀾之家”、“波司登”、“雅鹿”等6個品牌入選2018年中國品牌500強,南通家紡、常熟秋冬裝入選工信部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單位,36家企業入選工信部工業企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信息化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有效拉長傳統產業鏈條和增加傳統產業增值環節。年中召開的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強調,要聚焦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骨干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安排資金鏈,形成更加完成、更具競爭力的上下游全產業鏈;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技術改造提升,推動“江蘇制造”向“江蘇智造”轉變,為產業轉型升級插上信息化翅膀。這些都為江蘇紡織產業未來指明了發展方向,勾畫了美好藍圖。下一步,要圍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紡織服裝業技術升級、模式創新、品牌優化,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氣象”。具體如下:
1、要加快品種創新和供給,在產品開發、創意設計、用戶體驗、市場營銷及產品智能化等方面加強創新,推動新品種研發成果產業化,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不斷提高工業設計水平;
2、要弘揚精品意識提升品質,引導企業深入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加強從原料采購到生產銷售全流程質量管控,開展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改造,鼓勵并支持行業龍頭企業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積極開展國內外中高端消費品質量品質比對;
3、要精心培育創建自主品牌,引導企業圍繞研發創新、設計創意、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做強現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創新品牌,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形成一批區域產業集群品牌;
4、要積極推動產業交流合作,充分發揮省內南北共建產業園區載體作用,引導蘇南地區有條件的紡織企業和項目加快向蘇北和沿海等地轉移;利用好長江經濟帶、蘇疆合作、蘇陜合作、蘇青合作等產業合作平臺,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勢產能合作,推動紡織企業“走出去”,助力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