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古稱“梓州”,在唐宋時期曾與四川成都齊名,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為蜀地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之美譽,旅游文化資源豐富。幅員面積2659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148萬,縣城建成區面積30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萬。是川西北交通樞紐,綿陽市交通次樞紐,區域性中心城市,至今已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是全國文明縣城、中國米栆之鄉、中國麥冬之鄉、全國糧食生產標兵縣......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81億元、增長8.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7.44億元,增長1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5.62億元,增長1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2億元,增長10.9%。
二、產業園區發展優勢
承載空間廣闊:四川三臺工業園區是經國家發改委批準命名的全省38個省級開發區之—,園區總規劃面積47.67平方公里,已建成12.2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園兩區多組團”的發展空間格局?!耙粓@”即三臺工業園區,“兩區”即梓州產城新區、蘆溪工業區,“多組團”即五里梁工業組團、黃家壩工業組團、青東壩工業組團、南寺壩工業組團、劉營工業組團、靈興工業組團、冉家壩工業組團。園區形成了紡織鞋服、食品醫藥、智能制造、能源化工等主導產業。園區土地指標充足,能夠滿足優質項目的入駐需要。
區位優勢明顯:三臺位于中國科技城·綿陽南郊,地處“成都、西安、重慶”西三角經濟圈、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帶和成渝經濟圈軸點上。距成都90公里,距重慶260公里,距西安630公里,距綿陽南郊機場40公里,境內現有綿陽繞城、成德南、綿遂三條高速公路;正在建設綿西和規劃建設三大、中遂三條高速,國道108、綿陽二環路、綿鹽快速通道、綿三路、省道205等道路窘境而過,對外交通十分便捷。正在規劃建設綿陽第二機場、通用機場、綿遂內自宜高鐵、成金三城際鐵路等,建成后三臺的區位條件更加優越,投資價值更加凸顯。
山水優美、配套完善:三臺地處中國西部地區,屬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區,森林覆蓋率達52.4%,年平均氣溫15-17℃,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山水自然資源豐富。乃歷史文化名城,郪漢文化、三國蜀漢文化、杜甫文化、抗戰文化等傳統文化融合其中,底蘊深厚。境內擁有涪江、凱江、梓江、郪江等河流,企業生產生活用水十分充裕。規劃建設5個梯級水電站,總裝機17萬余千瓦,與國網相連,調節自如。中石油、中石化雙氣源供氣,能充分滿足居民和企業用氣需求。
人力資源豐富:三臺作為全國少有的約150萬人口大縣,人力資源豐富。有勞動力75萬人,有國家和省市級示范職業高中4所,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23所,開設有紡織、機械、汽車維修等30多個專業。學校可根據企業需要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年培訓規模1.5萬人。可以極大滿足入園企業用工需求。
產業集聚漸成規模:紡織鞋服產業是三臺傳統支柱產業,2017年5月三臺工業園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認定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是綿陽市重點打造的“綿陽高端紡織服裝產業園”。2017年以來,三臺結合清閑促建,通過“騰籠換鳥”,延鏈補鏈招商,承接成都、重慶、福建等地鴻星爾克、香港翰霖集團(SKECHERS品牌)、亞鑫紡織、宜樂紡織、永禾鞋業、越迪鞋業、榮梓鞋業、金達義鞋業、昊峰鞋材等紡織鞋服轉移企業19家,簽約投資金額23.8億元。紡織鞋服產業已形成三臺最具有發展潛力、產業鏈較為完整、熟練技術工人最多的產業。截止到2018年,紡織服裝產業規模企業17戶,實現產值19.3億元,實現入庫稅金7000萬元,占比30%以上。形成了以中西部最大的印染企業—佳聯佳禧印染公司為龍頭的紡紗、織布-印染-服裝、鞋業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基本形成了產業聚群發展的模式。
三、紡織鞋服產業發展規劃
以省級產業聯盟龍頭企業佳聯、佳禧為依托,發揮鴻星爾克、香港翰霖集團等知名運動品牌商帶動效應,發揮區位優勢和勞動力、能源資源優勢,創新發展模式。承接紡織鞋服專業園區的整體轉移,招大引強,逐步完善“紡紗(繅絲)-織布(綢)-印染-鞋服生產”的紡織鞋服產業鏈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建成紡織鞋服產品最具特色,結構最優,品牌優勢明顯,創新能力強,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擁有核心競爭優勢和比較完整產業鏈的紡織鞋服產業基地、研發設計中心、生產制造中心、展示推廣中心、批發集散中心。力爭到2020年實現紡織服裝產業工業總產值50億元,到2025年實現紡織服裝產業工業總產值100億元。
梧桐茂兮,鳳凰來棲。得天獨厚的區位、人文、資源優勢,造就了這片土地的魅力和希望。我們將與有志有識有為的投資創業人一起,互信互惠、攜手發展,共建共享美好明天。
(來源:中國紡織)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