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如東縣公安局破獲一起紡織詐騙案件,犯罪嫌疑人葛某、王某被依法刑事拘留。
葛、王二人因為賭博等不良嗜好欠下大額外債,于是二人合計,采用“借雞生蛋“的方法進行詐騙。他們租豪車、租用辦公地點虛構事實,冒充自己是大老板,與江蘇如東河口鎮做織布生意的宋某談合作,希望從宋某處購得布匹來進行印染。
(兩人租來的豪車)
(兩人口中的“大公司”)
在贏得宋某信任后,宋某按照葛、王二人的要求向指定的地點送布匹,宋某先后兩次共發出50余萬元的布匹到了所謂的廠家,可宋某所不知的是,這些布匹并沒有到達所謂的印染公司,而是被葛、王二人直接拉走變賣了,所得錢款都被二人償還了債務和用于再次的賭博。
宋某在第三次合作送布的過程中才得知被騙,這才選擇了報警。如東警方經過偵查,最終葛、王二人抓獲歸案。
細節分析
首先,紡織行業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嚴重,一些從業主為了達成交易,出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態,對騙子的身份不認真識別,盲目進行交易,從而釀下苦果。
其次是紡織行業交易方式已經成為習慣,似乎成為一種交易“潛規則”,一般買方可以不支付任何費用,就能購買到貨物,也即“打白條”做生意;即使支付貨款,所占總貨款比例偏低,一般在10%-30%左右,從而給騙子“倒差價”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不欠賬不做生意”,在紡織行業中,有這么一種說法,大概是:你要是想一手交貨,一手立即付清全部貨款,那你可能就永遠不會有生意上門。
正是這樣的商業心態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做起了名為生意實為詐騙的勾當。但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不僅僅是新入行者,一些從業已久的人士,也時不時被騙。在他們看來,生意想做大,就要有點冒險精神,因此拖欠貨款的現象成為常態。
企業應加強風險防范管理,不法分子詐騙的對象往往是管理能力較薄弱、防范意識不高的企業,被害單位的合同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不強,對合同的審核不到位,甚至并不簽訂書面合同,這讓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機。
因此,對于不熟悉的交易對象,企業可以充分運用擔保手段,采用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定金等擔保方法,較大程度地降低合同的風險,同時定期對業務人員進行培訓,增強防范意識。
對于初次交易的對象,要審查簽訂合同的主體是否合法,通過工商登記查詢或同行業人員的咨詢,了解合同主體的情況,不能急于做成生意而疏于防范,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和單位行騙。
而且要特別注意交易過程中的反常現象,對于交易中突然增加交易量、交付款項時間拖延、頻繁變更聯系方式等,需要引起特別的注意。
警方提示
一般情況下,騙子名片上的公司純粹虛構,無工商營業執照、無注冊資金、無生產設備,但一般會租賃一間寫字樓(或公寓套房)裝裝門面。當然,也有些騙子連自己的身份信息也是虛構的。他們從受害單位騙來貨物后,大多及時轉手賣掉,待騙得幾筆之后,最終逃之夭夭。生意有風險,合作需謹慎!
紡織老板們,可要長點兒心啊!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