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簡稱“瀾湄合作”)是我國與湄公河五國(越南、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平臺,瀾湄合作與“一帶一路”倡議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
2018年,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以下簡稱“紡織貿促會”)獲批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項目“推動瀾湄六國紡織服裝業產能合作系列項目”,計劃聯合瀾湄其他五國紡織服裝商協會,通過一系列活動安排與工作舉措,促進和加深瀾湄流域紡織服裝產能合作,努力建成區域內高效協同的紡織服裝全產業鏈。
為了落實外交部委托的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項目—“推動瀾湄六國紡織服裝業產能合作系列項目”,建立瀾湄流域紡織服裝業產能合作長效工作機制,推動和加深瀾湄六國紡織服裝產能合作,2019年4月24日至5月3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徐迎新帶隊的紡織業10人專業工作組出訪柬埔寨、老撾、緬甸三國,就共同推動瀾湄六國紡織服裝業產能合作事宜與三國紡織服裝商協會、政府主管部門及我駐當地使館經商處進行溝通協商。
與此同時,工作組還就三國紡織服裝業發展最新情況、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在上述國家的投資合作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此次出訪涉及3個國家、4座城市,共完成各類公務活動14場,滿滿的調研干貨將在下文中與所有紡織業同仁分享。
第一篇:東南亞投資熱土--柬埔寨
柬埔寨初印象
柬埔寨,原名高棉,位于亞洲中南半島南部,湄公河自北向南橫貫全境,是瀾湄合作伙伴國之一。國土面積18.1萬平方公里(與廣東省面積相近),人口1627萬,全國約有95%的人口信奉佛教。
大多數人對柬埔寨的印象來自于其著名的國寶級旅游勝地“吳哥窟”,而對于所有紡織人來說,柬埔寨不僅僅有世界級的旅游勝地,更有適合紡織服裝業的“世界級投資合作環境”。作為我國紡織產業瀾湄流域重要的合作伙伴國之一,此次工作組出訪的第一站設在了柬埔寨首都金邊市。
4月25日上午,工作組與柬埔寨制衣協會(GMAC)副會長及秘書長舉行了工作會談。會上,徐會長向柬方介紹了《推動瀾湄六國紡織服裝業產能合作系列項目》的背景、意義、具體活動計劃以及未來工作方向,同時邀請GMAC作為柬方商協會代表加入瀾湄流域紡織服裝業產能合作對話機制中來,共同推動瀾湄區域紡織產能合作。GMAC何恩佳副會長代表柬方表達了對上述對話機制建立的濃厚興趣,并承諾將全力支持和配合中紡聯工作,積極參與相關活動,同時也希望GMAC與中紡聯在未來進一步加深工作聯系,共同為增強中柬雙邊紡織服裝業合作服務。
GMAC是柬服裝加工領域最重要的行業協會之一,對柬埔寨的紡織服裝業發展有著較大影響。目前在GMAC注冊的本土和外商投資企業共509家,其中包括485家服裝加工企業。上述企業來自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中國、韓國、日本、泰國等,其中中國投資的服裝加工企業共計330家(大陸地區207家,臺灣省75家,香港地區47家,澳門地區1家),數量位列第一。
4月25日下午,工作組趕赴我駐柬使館經商參處拜會了李岸商務參贊。徐會長向李參介紹了紡織產業瀾湄合作的基本情況以及中紡聯瀾湄項目的工作進展和計劃,并就上午與GMAC會談的情況與李參進行了溝通交流。李參對工作組的到訪表示歡迎。李參表示,目前中柬政治經濟關系正在穩步向上發展,中紡聯牽頭的推動瀾湄流域紡織業產能發展項目對中柬紡織服裝領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上,李參還向工作組介紹了中柬兩國雙邊經貿合作情況和“一帶一路”倡議及瀾湄合作框架下兩國紡織服裝業合作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
在柬期間,工作組分別走訪了內蒙古鹿王羊絨在柬公司、江蘇東渡在柬公司及紅豆集團投資運營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
鹿王(柬埔寨)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秀清接待了工作組一行,并向工作組詳細介紹了鹿王公司在柬產能合作情況。柬埔寨鹿王公司位于柬干拉省工業開發區,工廠面積1.2萬平方米,雇傭當地員工510人,是目前在柬投資的唯一一家從事羊絨類產品生產企業。公司目前年產能力60萬件,預計未來5年可增產至100萬件每年。公司在柬生產產品主要出口英國、日本等國家。
江蘇東渡集團董事長徐衛民專程從國內飛抵柬埔寨向工作組介紹東渡在柬投資情況。徐總介紹稱,東渡是紡織服裝企業中較早進行產能全球布局的企業之一,目前公司在柬數個工廠運營良好,其中工作組調研的位于首都金邊附近安達工業園內的江蘇東渡紡織集團(柬埔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占地8000平方米,共有3條生產線。應客戶要求,東渡有計劃在柬繼續新增2家員工數量分別在2000到3000人左右的童裝生產工廠,并計劃從其越南投建工廠直接進口面料,減少物流運輸成本。
工作組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與專程從國內趕到的紅豆集團葉薇副總裁舉行了工作會談,并走訪了西港特區園區。西港特區是中柬企業在柬西哈努克省共同開發建設的國家級經貿合作區,總體規劃面積11.13平方公里,目前已經入駐企業(機構)153家,吸納用工2.9萬人。園區內配套齊全,已有部分中資服裝家紡企業入駐。紅豆集團除運營特區外,還在西港特區落地了擁有超過800名員工的西裝生產工廠。
工作組在柬出訪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順利完成了既定出訪目標。在調研過程中,除了與柬方在建立瀾湄紡織服裝產能合作對話機制工作上達成共識外,還就歐盟取消柬埔寨EBA待遇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2018年歐盟以柬埔寨選舉存在不公平因素及人權等問題,宣布撤銷其EBA(除武器外全部商品免關稅、免配額)貿易優惠政策待遇,目前撤銷已經進入審核階段,預計2020年2月可確定是否取消。歐盟是柬埔寨最主要的服裝出口目的地,EBA如取消將對柬服裝加工業造成很大打擊。
目前柬政府、商協會及各在柬投資企業對EBA取消問題持謹慎樂觀態度,聯盟秘書處也將持續關注事件進展,及時與各成員共享最新訊息。
第二篇:湄公河上的明珠--老撾
老撾初印象
老撾是中南半島北部唯一的內陸國家,湄公河流經1900公里,是瀾湄合作伙伴國之一。國土面積23.68 萬平方公里(與廣西省面積相近),全國人口691.4萬,大多國民信奉小乘佛教。2017年老撾經濟總量約168億美元,人均GDP2500美元左右,2018年老撾GDP增速約6.8%。
目前老撾全國約有紡織服裝企業100余家,其中涉及出口的服裝加工廠50多個,行業整體用工人數僅2.6萬人,生產產品主要出口至歐盟、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老撾服裝生產以來料加工為主,本國不具備上游原材料生產能力,2008年以前生產原料主要從泰國進口,此后主要來自中國地區。
4月29日上午,工作組與老撾工貿部內閣辦公室、計劃合作司、工業與手工業司、老撾中國合作委員會、老撾全國工商會、老撾服裝工業協會等多部門代表舉行了聯合會談。會談中,老方向工作組介紹了老撾當前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情況及面臨問題,并向工作組表達了加強中老紡織服裝業合作的強烈愿望,承諾將全力配合中紡聯工作,并委派老撾服裝工業協會作為老方代表加入到建立瀾湄流域紡織服裝產能合作對話機制工作中。老工貿部工業與手工業司代司長表示,紡織產業發展是老撾從農業國轉向工業國的重要環節,老撾雖然存在勞動力資源不夠豐富、出口條件不夠優越等問題,但是老撾政府依舊有信心在各方協助下,將紡織服裝業發展起來。尤其目前中國正在倡導“一帶一路”,瀾湄合作也在多領域開展,這些對老撾來說是好機會,對中老加強紡織服裝業合作更是一個好時機。徐會長表示,工作組此次訪問老撾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工作組是為了“友好而來”“合作而來”“發展而來”。目前中紡聯牽頭的紡織業瀾湄合作對話機制正在建立,這對促進中老紡織服裝業合作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中紡聯愿意與老方工貿部及服裝工業協會等各部門建立密切工作聯系,分享中方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經驗,并協助老方吸引中國投資。中老紡織服裝業具有互補優勢,雙方加強合作可以互利共贏。隨后,雙方就《推動瀾湄六國紡織服裝業產能合作系列項目》的具體時間、人員安排以及彼此合作的具體細節進行了溝通。
4月29日下午,工作組赴我駐老撾經商參處拜會了王其輝商務參贊。王參對工作組的到訪表示了熱烈歡迎,并表示這是他在老任職期間接待的第一個國內紡織專業團組,他十分樂意看到中老兩國加強紡織領域合作,并愿意支持中紡聯在瀾湄合作框架下推動瀾湄流域紡織服裝產能合作發展,同時促進中老雙邊的紡織服裝領域投資合作。
王參強調,2017年我國領導人訪老后,兩國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老撾也成為中國第一個建立命運共同體的單一國家。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的構建使兩國政治關系達到新高度,中老經濟走廊的建立也為兩國經濟合作發展加入了助推劑。在這個歷史背景下,中老紡織服裝業合作大有可為。
徐會長向王參介紹了與老撾工貿部等多部門聯合會談的情況,同時也就老撾存在的諸多現實問題與王參進行了溝通。在談到勞動力短缺問題時,王參表示,老撾不缺少絕對勞動力,短缺的主要是產業工人。如果在老投資企業愿意前期花費精力進行產業培訓,可以將老撾普通勞動力轉化為技術工人,目前泰國等地投資企業采用上述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老撾人文環境良好,人民樸實善良平和,工人工資相對其他國家偏低。
會談最后,王參再一次表達了對中紡聯執行瀾湄合作項目的支持,同時提醒赴老投資企業好做盡職調查。
在老期間,工作組還走訪調研了兩家服裝加工企業,一家是由中國臺灣省公司投建的針織服裝廠,另一家是由泰國老撾合資的針織內衣加工廠。
Great Laos Garments
Great Laos Garments是由中國臺灣省企業投資的服裝生產公司,1990年建廠,1991年正式運營。公司運營高峰期擁有三個工廠,總員工人數3300人,目前僅剩余一個工廠,不到400名員工,主要原因在于招工困難(尤其是老撾開放對泰國勞工輸出后,很多老撾本土勞動力赴泰國就業),且工人工作效率低(僅為國內的三分之一),國際訂單大多轉移回臺灣省本地生產,目前工廠承接了部分從淮北及太倉轉移來的美國訂單。該工廠主要生產襯衣及POLO衫。
Hi-Tech Apparel
Hi-Tech Apparel是一家由泰國與老撾合資的服裝加工企業,企業目前共有員工650人。目前該公司年產能力在1000萬到1200萬件,訂單主要來自泰國總公司,主要客戶為德國、泰國以及加拿大,生產原料60%從泰國采購,剩余40%分別從中國和印度采購。該公司目前運營狀況較好,也是老撾為數不多的員工數量較大的服裝加工企業,企業面臨最主要問題是運輸,目前產品必須運至泰國經泰國港口才能發送到客戶所在地區。
老撾小結
與其他瀾湄流域國家相比,老撾的紡織服裝業發展較為緩慢,產業基礎薄弱,規模也較小。對紡織產業投資人來說,老撾一直是較為“低調”的存在。此次工作組出訪,對老撾有了全新的認識,其政府及行業各界發展紡織服裝業的決心和積極態度給工作組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三篇:紡織業投資的后起之秀--緬甸
緬甸初印象
緬甸位于亞洲中南半島西北部,國土面積67.6萬平方公里(略小于青海省),是東南亞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人口約5300萬,2017年緬甸GDP總量為669.7億美元,GDP增長率7.2%,失業率4%,人均GDP約1200美元。緬甸大多國民信奉小乘佛教,素有“千寺之國”,“佛教之國”之稱。
和越南、柬埔寨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緬甸受歐美經濟制裁影響,紡織服裝業發展相對落后。2011年以后,隨著歐美經濟制裁的解除以及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開始在緬投資建廠,緬甸紡織服裝業發展加快,貿易規模也急速增長。根據ITC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緬甸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額僅為6.62億美元,2017年已經增至55.40億美元,增長率高達736.86%。
5月2日上午,工作組與緬甸制衣協會(MGMA)進行了工作會談。會上,雙方就中紡聯牽頭的瀾湄流域紡織服裝產能合作對話機制進行了詳細溝通和協商,MGMA秘書長Rosaline表示歡迎該對話機制的建立,同時將配合中方做好相關籌備工作并參加10月在中國舉辦的相關活動。
Rosaline表示,成衣制造是緬甸第一大出口產業,緬政府對該產業發展極為重視,目前緬紡織服裝產業基礎薄弱,十分需要技術支持,中方倡議的瀾湄六國在紡織服裝領域共同合作很有意義,也希望能夠借此機會提高緬甸自身的紡織服裝業發展水平。
徐會長對緬方支持對話機制建立表示了感謝,同時對MGMA提出的協助需求給出了積極回應,雙方約定保持密切工作聯系,并共同為推動瀾湄流域紡織服裝產能合作助力。
5月2日下午,工作組赴我駐緬甸大使館拜會了洪亮大使。在聽取了徐會長對中紡聯瀾湄合作項目的介紹后,洪大使隨即表示支持,并建議中紡聯作為行業協會要發揮多重作用,不僅要為中國在緬投資紡織服裝企業服務,也要加強引導企業投資方向。
洪大使向工作組介紹稱,目前有近400家中資企業在緬投資紡織服裝業,中紡聯可以與緬甸中國企業商會加強合作,攜手為中緬雙邊紡服產業合作助力。當前兩國正在共建中緬經濟走廊,中緬邊境經濟合作區也在計劃建設當中,緬甸境內多個經濟特區的籌建也將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在緬發展提供更多元化選擇。
徐會長對洪大使的支持表達了感謝,同時也向洪大使介紹了目前中國紡織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以及瀾湄流域紡織產能合作未來工作計劃。對洪大使提出的紡織企業投資要集群化、要關注員工生活、注意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問題,徐會長表示贊同。
會談最后,洪大使再次表達了對中紡聯執行瀾湄合作項目的支持,同時建議中紡聯加強與駐緬使館的溝通聯系,充分發揮彼此工作特點,更好的為赴緬紡服投資企業服務。
工作組在緬期間分別走訪調研了山東魯泰、無錫恒田和大連隆生在緬工廠。
山東魯泰
魯泰(緬甸)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通接待了工作組一行,孫總介紹稱,魯泰緬甸工廠位于緬甸仰光市以南25公里處迪拉瓦經濟特貿區內,總投資1000萬美元。西距緬甸MITT港口1.5KM,船運進出口便利。公司占地2.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設計年產能力300萬件(高檔襯衫),于2016年2月投入運營。目前公司建有6條縫制生產線,緬籍員工900余人,緬籍管理人員30余人,生產原料一半來自國內,另一半來自魯泰越南工廠,產品主要為面向歐盟、日韓市場的各類高檔襯衫。
魯泰緬甸工廠目前運營較好,但也面臨諸多挑戰,如當地員工勞動效率偏低、各類NGO組織及工會等對正常生產運營造成的壓力等。魯泰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履行到位,對員工培訓工作認真務實,員工穩定性有保障,給工作組留下了深刻印象。
無錫恒田
無錫恒田韓春董事長和喬亮總裁專程從國內飛抵仰光迎接工作組一行,并陪同工作組一同走訪調研了恒田仰光工廠。在與工作組的座談會上,韓董事長表示,恒田(仰光)制衣有限公司于2014年11月由無錫恒田投資建立,公司位于緬甸仰光省萊達雅區水靈班工業區,目前擁有兩個工廠,67條生產線,共3000名員工。恒田緬甸工廠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平均年產能力2160萬件。工廠在緬主要生產針織服裝,原料大多自國內采購,客戶主要來自日本。
韓總稱,目前該公司在緬甸運營狀況較好,公司計劃在緬新建3個生產工廠,并在2020年底前達到在緬工廠總規模1萬人,年產能力達到6000萬件。
大連隆生
工作組在專程從國內趕到仰光的大連隆生董事長吳琦陪同下,走訪調研了隆生在緬服裝加工廠。緬甸隆生服飾有限公司是大連隆生于2015年8月在緬創立的服裝加工工廠,工廠位于仰光附近的Hlaing Tharyar工業區,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目前擁有生產線32條,員工人數2055人,主要產品品類有風衣、羽絨服、棉服、PU夾克、棉衣、毛呢外套等,2018年產能在150萬件,經過技術改造、廠房擴建以及吊掛系統安裝等措施后,2019年產能預計達到240萬件。緬甸隆生的主要客戶有H&M,C&A,TESCO等。
大連隆生是國內領先的皮衣制造企業,在赴緬投資后開始多元化生產經營,生產品類明顯增加。緬甸隆生在生產管理系統方面國際化水平較高,生產效率及生產能力提升明顯。
此次隨同徐迎新副會長出訪的人員還有中紡聯信息中心主任喬艷津、中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永鋒、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趙明霞、中紡聯國際貿易辦公室副主任劉耀中、中國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總工程師陳寶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高級項目經理薛峰、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會長王翀、副秘書長周濤等。
此次工作組出訪取得了圓滿成功,為更高質高效的執行瀾湄專項基金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工作組通過與三國紡織服裝商協會、相關政府主管部門以及我駐外使館經商處的溝通交流,對柬老緬等國的紡織服裝業發展以及雙邊紡服業投資合作有了更深層次了解。與此同時,三國紡織服裝商協會均對中紡聯提出的建立瀾湄流域紡織服裝產能合作對話機制表示了支持,承諾將組織專人對接相關工作并派員參加2019年10月在中國舉辦的相關工作機制的啟動儀式。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