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大連長興島產業園區洋溢在一片喜慶的氛圍里。
碼頭上停泊著一艘艘貨輪;深藍色的、幾十米高的起吊機一字排開非常壯觀;不計其數、各種直徑、銀白色的輸送管道整齊有序地布滿園區各個區域,在陽光和藍天下熠熠生輝,充滿“硬核”工業之美;這一片區域集聚著海上貨輪,PTA產品從這里運轉,運往全國各主要化纖生產基地,同時也出口到世界各國;這里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火車站臺,園區生產的產品可以從這里運往東三省;一眼望去,整個恒力石化園區,根本望不見邊際……
如果要用兩個字來形容這片園區給人的強烈感受,那便是:震撼。而誰又能料想得到,僅僅幾年前,這里仍是一片荒島?
如果不是記者親眼所見,恐怕真的很難想象,在石化化纖這樣一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還能不斷刷新我們對于產業發展的新認知。
今天,在這片讓人震撼的園區,更是迎來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被列入國務院文件的我國第一個重大民營煉化項目、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戰略項目、全球領先的石油化工項目——“恒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宣告全面投產。
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譚作鈞,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崔楓林,大連市人民政府市長譚成旭,大連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肖盛峰,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副司長王冬欣,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翔,恒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等嘉賓,以及來自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委、遼寧省委省政府、大連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代表參加了活動。
“在項目開工的時候,我向大家許下了項目兩年半建成投產的諾言,今天,我們不辱使命,提前交出了全項目的全面投產。我們有太多要感恩的地方。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有很多感人的瞬間,遼寧省相關領導親自抓項目,大連市相關領導親自掛帥、現場辦公。”陳建華在投產現場動情地說。
陳建華確實有理由動情。據介紹,“恒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從破土動工到全部建成僅僅用了19個月,全流程開車投產僅僅用了3個月,全面達產僅僅用了半個月,5萬多名工人在這里揮灑汗水、夜以繼日地奮斗……這一速度,創造了世界石油化工行業工程建設速度、全流程開車投產速度和全面達產速度最快的“奇跡”,也使“恒力速度”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李壽生在現場也非常感慨地表示:“這是個令中國石油化學行業感到自豪和驕傲的項目。不久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對全國的煉化項目開展了一次調查研究,最后一站就是這里。我們對恒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進行了現場考察。當我們看到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時,看到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藝裝備時,看到緊張繁忙、嚴格細致的開車準備工作時,我們被深深地感動了。”李壽生甚至進一步表示,“一個如此大規模的煉化一體化裝置,一個十分復雜和高技術的工藝,需要進行十分嚴密的開車準備工作。恒力集團取得了一次性開車成功的寶貴經驗,這是一件可以載入史冊的大事。”
據介紹,恒力秉承項目建設“10年不落后”的理念,規劃最先進的加工路線,采用國際一流技術,采購全球行業質量排名前三的設備和材料,實施最高質量標準的建設,聘請全球頂尖專家,組建“安全管理研究院”、“技術研究院”,提升工廠本質安全和技術管理標準。項目所實現的高起點戰略、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開車、高效率管理,對新時代全球石油化工行業發展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在國內,恒力首次采用沸騰床渣油加氫裂化技術,原油得到最高效加工、最充分利用,原油利用率提高五個百分點,增產高附加值化工品多達百萬噸以上,可降低國家對進口原油依賴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在全球,恒力率先應用全加氫工藝,總加氫規模高達 2700 萬噸/年,可產出大量優質的芳烴原料;450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規模世界最大,可提高國內芳烴總產量30%,補齊芳烴供應短板,扭轉長期進口的局面。
恒力煉化項目原油、成品油和化工品倉儲能力大,陸運、海運能力強,園區內物料互供、成本低,生產、經營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項目煉油、化工、煤制氫流程聯合、物料互供、能量耦合,實現“1+1+1>3”的一體化、集成、綜合增效,開創了油、煤、化一體化加工的新一代工廠模式。
恒力首次采用柴油加氫、脫氫、正異構分離等新技術,將低附加值物料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用2000萬噸的原油加工量,生產出1400多萬噸的化工品,化工品率高達70%,開創了煉化企業生產油品率最低、化工品率最高、高附加值產量的先河。
項目產出的芳烴等原料,直供PTA工廠,打通恒力全產業鏈關鍵一環,實現從“煉油-芳烴-化工-PTA、乙二醇—民用絲、工業絲、聚酯切片、工程塑料、薄膜—紡織”全產業鏈發展。今年,恒力煉化一體化項目產值將超1500億元,利稅將超380億元,恒力集團總營收也將突破6000億元。
事實上,以PX為代表的“芳烴產業”和以乙烯為代表的“烯烴產業”被稱為是石油化工產業的“兩大家族”。其中,在芳烴產業鏈條上,90%的PX用于生產PTA,90%的PTA則用于生產聚酯產品。但此前,我國化工企業所需的PX主要從日本、韓國等國家和中國臺灣進口,我國PX的進口依存度連續多年高達50%以上。恒力煉化一體化項目擁有年產量450萬噸的芳烴聯合裝置,采用先進的AXENS工藝技術,全球規模最大,隨著其投產,我國PX的年產量將提高30%,我國PX的自給率也將大幅提升。
據了解,與從國外進口PX相比,恒力石化實現PX自給自足后,每年僅在PX的運費、裝卸、損耗等中間成本方面就能節省十幾億元。同時,恒力煉化一體化項目每年生產的35萬噸醋酸也能夠通過管道直接供應給產業園內的PTA工廠,從而進一步提升園區內項目的一體化成本優勢和整體經濟效益。
多年來,恒力一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全球石油化工行業,創新整合煙氣排放系統,設置7座高煙囪大大降低對環境影響;首次成功應用污水一體化處理技術,突破性成果獲得國際氣候“特別獎”、國際水協“技術革新獎”;海水冷卻取代工業涼水塔,首創低溫余熱聯合、集成預熱、發電、制冷、海水淡化等綜合利用新途徑,每年可節約標煤達120萬噸、節約淡水4000萬噸、增產淡水1600萬噸;園區內每小時供應量達5000噸的七種等級蒸汽,實現能源梯級高效運用,為全球臨海大型石油化工項目在水資源和能源綜合利用上,開辟出了環境友好、低能耗、高產出的發展新路。
可以說,恒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是新世紀全球石油化工行業的標桿項目。其全面投產具有里程碑意義,將推動國家石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及民族工業崛起注入強勁動力。
這幾年,隨著國家煉化領域對民營資本的逐步放開,恒力集團等幾家大型化纖企業都不約而同地涉足煉化項目,這引起了市場各方的高度關注。
如何看待這一現象?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在3月份的一次會上對民營化纖企業進入煉化領域這一現象,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我們對此充滿信心。看好的原因主要包含三方面:
一是化纖企業進入煉化行業將改變中國煉化行業,乃至世界煉化行業的格局。“20世紀90年代末期,民營化纖企業進入聚酯行業。他們發展至今天,不僅改變了我國聚酯產業的格局,而且改變了世界聚酯產業的格局。現在,中國聚酯成為世界聚酯行業中最有競爭力的產業。后來,當化纖企業進入PTA行業后,中國和世界PTA產業的競爭格局都發生了變化。所以,當中國化纖企業進入煉化行業后,將會使世界煉化行業格局發生改變。”端小平說。
二是目前進入煉化行業的化纖企業,凸顯出單位投資最省、裝置設備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特點,將會為化纖行業提供品質好、高性價比的原料保證,也將使我國化纖行業進一步受益,這會在相當程度上保證我國化纖行業的競爭力。而當化纖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提升后,又會反哺上游煉化產業。這將會形成一個良性互動。
三是目前上煉化項目的化纖企業本身就是大型企業,他們自身具有完整的產業鏈,抗風險能力強,通過對自身多個環節負荷的調整,可以達到降低風險、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