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5月8日消息,行業參與者稱,對棉花價格的預測表明結果可能不如人意。
在紡織廠產能遠遠低于40%的同時,對棉花產量的預測似乎令情況惡化。棉紡廠產能利用率下降主要因為兩個原因–紗線銷售業績糟糕以及勞動力短缺。
一位行業內部人士稱:“投資銀行和交易商開始對價格進行預測,而紡織廠手持數量龐大的高價棉花。這對棉農和紡織行業來說都不是件好事情。”
印度南部城市哥印拜陀市紡織廠Rajaratna Group of Mills的總裁J Thulasidharan表示:“在印度,市場略微開始有使用人造纖維的傾向。因此,棉花消費量預計將減少?!钡硎救蛎藁ㄊ袌銮闆r良好。
同時作為印度棉花聯合會(Indian Cotton Federation,簡稱ICF)會長的Thulasidharan表示:“在當下這一節骨眼上,各個機構對棉花產量的預估算是個兇兆。印度棉花咨詢委員會( CAB )過去六個月來一直沒有召集會議。正常情況下該委員會在12月至5月期間至少會舉行2-3次會議,借此評估作物情況。政府未能履行職責,這將影響農戶和全行業。”
印度棉花協會( CAI )在4月報告中稱,預計該國2018-19年度棉花產量將在3,150萬包。這一數字遠低于印度棉花咨詢委員會( CAB )在2018年11月22日預測的3,610萬包,以及印度紡織工業協會( CITI )在今年4月15日預測的3,430萬包。
行業消息人士對CAI預測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并強調需要停止一切臆測,并強制執行2017年4月26日由印度紡織部所下發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工企業和紡織品交易商)向紡織理事會辦公室提交所有相關數據。
印度南部紡織廠協會( SIMA )秘書長G Selvaraju表示:“但通知下發兩年后,仍是一紙空文。”
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1日印度棉花期初庫存為471.2萬包,而印度棉花協會( CAI )的預測則在280萬包。
兩方數據相差甚遠,加之產量預估下滑,攪的市場迷迷糊糊。
“修改官方數據可能會引發市場的錯誤解讀。CAI到底是怎么計算的期初庫存?”
Selvaraju表示,此類不確定性和恐慌令棉紡織廠選擇進口。
Selvaraju還說:“國際棉花價格頗具吸引力,紡織廠已簽約進口約180萬包棉花。進口增加將對明年的作物種植面積產生消極影響。而這還不是全部。(與國際價格相比)印度國內棉花價格較高,出口將下滑,而供應增加和消費下滑最終將導致庫存積壓。”
印度紡織工業協會( CITI )主席Sanjay K Jain安撫行業內利益相關人士不要驚慌,因為供應狀況非常舒適。
“多虧了期初庫存龐大,進口增加和出口下滑,產量缺口可以被填補。印度2018-19年度不再有棉花短缺的問題了?!彼f。
印度棉花聯合會的Thulasidharan強調急需政策調整。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