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化纖行業2018年總體實現平穩運行,但國際局勢復雜多變、油價大幅波動、中美貿易摩擦逐步升級、人民幣貶值等因素也增加了行業運行風險。特別是聚酯滌綸行業受原油價格牽連和PTA期貨等因素的影響,于下半年出現波動。拋開4季度,從全年總體情況來看,2018年化纖行業生產保持較好增長,效益增速穩定在較高區間,成為紡織行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但各子行業運行有所分化,滌綸和錦綸行業總體表現良好,粘膠纖維、腈綸和氨綸行業運行較為困難;企業間也出現分化,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
2018年我國化纖產量為5011.09萬噸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我國化纖產量為5011.09萬噸,同比增長7.68%。其中,滌綸產量為4014.87萬噸,同比增長8.47%;錦綸產量為330.37萬噸,同比增長5.28%;粘膠短纖產量為377.09萬噸,同比增長7.94%。
我國化纖行業自2012年進入“新常態”,產量增速放緩,落后產能加快淘汰。進入“十三五”以后,我國化纖行業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在擴張的同時繼續伴有落后產能的淘汰。2012年~2018年,我國化纖產量年均增長4.55%,增速不到產量增長高峰年份的1/2。
2018年,滌綸和錦綸行業產銷兩旺,行業平均開工率處于近兩年相對高點。其中,滌綸長絲行業開工率保持高位,特別是直紡長絲開工率旺季超過90%,淡季開工率也保持在80%以上。氨綸行業由于大量新增產能釋放的影響,產量同比上升幅度較大。粘膠行業和腈綸行業開工率明顯低于2017年,其中,腈綸行業平均開工率約為60%,兩行業開工率均處于近兩年相對低點。
從需求面看,下游需求同比有所增加。除無紡布外,多數化纖下游產品的產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長,下游行業開機率較2017年也有明顯上升。
我國化纖產品出口量增長約6%
據中國化纖協會推算,2018年我國化纖進口量在94萬噸左右,同比增長約2%。進口產品中需要關注的是滌綸短纖,進口量同比增長近20%,應是與國內再生原料受限有關,彌補再生纖維產量的不足。并且,滌綸短纖原生與再生產品不能以稅號區分。據了解,滌綸短纖進口的增量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再生滌綸短纖。
化纖出口量約有6%的增長,出口量在430萬噸左右。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三大產品滌綸長絲、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的出口量仍保持了不錯的增長速度。
合纖市場價格重心高于上年
合纖市場受油價波動的影響,在成本推動下價格重心總體高于2017年。特別是聚酯滌綸行業,受原油價格牽連及PTA期貨影響,下半年出現大起大落的“過山車”行情。錦綸市場相對平穩。粘膠短纖市場受棉花價格壓制和新增產能釋放的影響,總體處于弱勢盤整。
實現利潤總額393.89億元
2018年,中國化纖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較2017年加快1.8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989.58億元,同比增長12.42%;實現利潤總額393.89億元,同比增長10.31%。化纖行業成為紡織行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行業虧損面為18.23%,比2017年擴大了5.21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也大幅增加37.6%,反映出企業贏利能力繼續兩極分化。
分行業來看,滌綸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10億元,同比增長24.47%;錦綸行業實現利潤總額42億元,同比增長1.65%;人造纖維行業數據有待考究,其中粘膠纖維行業處于保本虧損線附近。
2018年化纖行業運行質量總體良好,但比2017年有所下降。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率為4.93%,同比微降0.09個百分點;總資產周轉率基本與2017年持平,但產成品周轉率下降;三項費用中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比例降低。行業利潤的增加,從市場層面來說,主要歸功于產品價格的上漲和下游需求的跟進,但其本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供求關系得到改善,另外新產品開發也在加快,在品牌、品質、品種方面均有提升。
2019年行業經濟效益預計弱于2018年
2019年,化纖行業、特別是聚酯滌綸行業依然處于投產高峰期,供應量的增加,相對于需求的不樂觀,使得2019年的市場供需矛盾將會逐步突出化。同時,由于2018年基數較大的原因,2019年部分運行指標增速將放緩。不過,考慮到目前產業集中度較高,大企業的話語權明顯增強,市場的無序競爭減弱,因而預計行業各項指標的下滑速度相對有限,不排除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再有緩和跡象、2019年第二輪環保督查啟動、織造印染業向中部地區轉移開車備貨等事件刺激階段性的需求。
2019年,預計化纖行業平均開工率比2018年有所下降,產量繼續維持最近幾年5%左右的增速;出口量進一步小幅增長;經濟效益情況弱于2018年;企業競爭力差距進一步拉大,頭部效應和細分為王效應繼續顯現。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