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羅德島的一家紡織廠,這家紡織廠在巴菲特加入之前一直都面臨著艱難求存的困境。隨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持續下跌,巴菲特開始不斷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并最終擁有了足夠的控股權。
雖然伯克希爾哈撒韋最初的核心業務是紡織品業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巴菲特逐漸開始向保險領域擴張業務,收購了汽車保險公司Geico的股權。
至于食品領域,伯克希爾哈撒韋也已經收購了一些公司,其中包括廚房工具銷售商The Pampered Chef、巧克力生產商See’s Candies和冰雪皇后(Dairy Queen)等公司。
此外,伯克希爾哈撒韋還在全美范圍內擁有80多家汽車經銷商,這些經銷商代理的汽車品牌包括福特(NYSE:F)、豐田(NYSE:TM)和梅賽德斯奔馳等。
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擁有32份日報,其中包括《奧馬哈世界先驅報》(Omaha World-Herald)等。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實時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1日,巴菲特的身家達到了825億美元。巴菲特的商業帝國由數百家公司組成,遍及航空、糖果到保險等各行各業。
雖然全球大多數頂級富豪都是通過一家公司就走上“神壇”的,但億萬富翁投資者、“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經歷則與眾不同。
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是因電商巨頭亞馬遜(NASDAQ:AMZN)而發財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財富來自于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NASDAQ:FB),比爾-蓋茨(Bill Gates)則是通過微軟(NASDAQ:MSFT)發家的。但就身為伯克希爾哈撒韋(NYSE:BRK.A,NYES:BRK.B)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巴菲特而言,他的身家則可以說是來自于從羅德島州的一家紡織廠到可口可樂(NYSE:KO)等數百家公司。
作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的薪酬為10萬美元,這在其凈財富中所占比例是非常之小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實時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1日,巴菲特的身家達到了825億美元。那么,他是如何賺到如此龐大的財富的呢?其中一部分來自于他極端節儉的習慣,比如說其著名的18美元發型等;但更多地則應歸因于他的投資回報,而他投資的對象通常是那些回報率較低但比較穩定的股票。
數據可視化網站Visual Capitaland和個人融資網站Finder提供了巴菲特商業“帝國”中一些公司的相關信息,這兩個網站創制了一份巴菲特帝國的龐大信息圖,如下圖所示:
除了全資子公司以外,伯克希爾哈撒韋還已經對許多公司進行了大筆投資,其中包括蘋果公司(NASDAQ:AAPL)、富國銀行(NYSE:WFC)、卡夫亨氏公司(NASDAQ:KHC)、美國銀行(NYSE:BAC)和可口可樂等。其他一些投資對象則包括西南航空公司(NYSE:LUV)、美國運通(NYSE:AXP)、高盛集團(NYSE:GS)和美國航空集團(NASDAQ:AAL)等。
那么,巴菲特的投資表現與大盤相比如何呢?在1964年到2018年之間,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累計上漲了2,472,627%,相比之下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15,019%。換而言之,期內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了20.5%,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為9.7%。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