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的報告,假冒偽劣和盜版商品占2016年全球商品貿易額的3.3%,約為5090億美元,高于2013年的2.5%。而且這些數字只是基于2016年海關扣押數據,并不包括在各國國內生產和消費的假冒偽劣產品,或通過互聯網分銷的盜版產品。
雖然假冒偽劣商品在全球貿易中相對占比較小,但事實上,假冒偽劣產品的交易量和占比正在顯著增長,為全球供應鏈敲響了警鐘。經合組織在其報告中稱,假貨制造商傾向于通過復雜的路線運送侵權產品,貨物可能經過偽造文件或重新包裝,從而形成一條難以跟蹤的產品鏈。據悉,來自亞洲的假貨經常途徑巴拿馬運往美國。
此外,通過郵政或快遞發(fā)送的小包裹是假冒偽劣商品的主要流通和增長渠道。2014年至2016年,小包裹占海關緝獲量的69%,高于2011年至2013年的63%。經合組織認為,為了真正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嚴格的海關檢查來掃描包裹。電商市場的繁榮導致了包裹數量大大增加,對海關而言掃描檢查的難度也更大。經濟組織公共治理局局長Marcos Bontur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些假貨制造商正在鉆法律的空子。
對假貨感到頭疼的不僅是監(jiān)管機構,還有在各大購物平臺上無法辨別真?zhèn)蔚南M者。亞馬遜近日宣布推出的Project Zero就是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并使其下架的項目。平臺將基于機器學習識別和篩選可疑的假冒偽劣產品,而品牌方則可以自主標記假貨。相應的,零售商也可以通過識別假冒偽劣產品來通知消費者是否購買了假貨。
假貨在鞋類、服裝和皮革制品中最為泛濫,2016年,所有海關緝獲的產品中,22%是假冒偽劣鞋子。經合組織表示,大部分假貨都來自中國或中國香港。但事實上沒有哪個行業(yè)可以免遭假貨的影響。對此,經合組織表示,目前只要某一特定產品受到商標、專利、設計權或版權的保護,能為其權利人帶來經濟價值,該產品就有可能遭受假冒偽劣和盜版。此外,假冒偽劣醫(yī)療設備占2016年海關緝獲假貨量的5%,藥品占2%。此類假冒偽劣產品不僅會損害制造商利益,還會消費者產生危及生命的后果。
(來源:新浪網)
面向顧客,持續(xù)改進,實施品牌戰(zhàn)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