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柔性可穿戴電子產品正成為當前研究的焦點,有望在生物醫學、健康監測器和可穿戴人機交互系統等眾多領域得到應用。智能服裝被認為是可穿戴電子產品的終極形態,將能源系統與服裝相結合,構建可“穿”的能源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后黃濤在國際著名期刊《納米能源》上發表題為《基于組織形貌設計增強的可水洗摩擦納米發電織物作為可穿戴能源》的論文,報道其在可穿戴發電織物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俞昊教授為指導教師。
該團隊所研發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與人們日常所穿的服裝相結合,不僅可以滿足可穿戴舒適性,還可以構建一系列以人體運動為能量來源的自驅動傳感器件和能量收集系統。
該發電織物可收集人走路擺臂時的機械能,點亮LED燈。
擦納米發電織物的柔性展示
在該研究中,研究者們采用導電纖維為電極,同時充當電正性摩擦材料,通過工業化的紡織設備,設計了多種組織結構的摩擦納米發電織物,同時以膨體聚四氟乙烯(e-PTFE)為電負性摩擦材料,通過層壓法制備了e-PTFE織物,最終構建了可以大規模連續化制備,且具有很好的柔性、透氣性、可水洗的獨立層工作模式的摩擦納米發電織物。
織物組織結構對摩擦納米發電織物輸出性能的影響
通過工業化的紡織設備,只需進行程序設定,便可以規模化制備具有柵狀結構的織物電極。研究表明,此種結構可以明顯提高收集到的電荷量、電流密度和輸出頻率。此外,這種具有獨立層模式的柵狀結構非常適用于無接線或物理接觸的移動物體收集能量,如人類手臂的擺動,行走的能量等,也可用于對人體運動的監測。
摩擦納米發電織物的應用演示
發電織物用作自驅動傳感器,通過電壓信號觸發計數器,記錄擺臂次數
該論文的原題目為:
Fabric texture design for boo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knitted washable texti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as wearable power,論文鏈接為: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19300473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