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目前呈現盤整格局,上下缺乏明顯驅動。國內棉花需求偏弱,但市場預期最差的階段已過,國內供給的主要變量在儲備棉政策方面,國內的進口量+拋儲量-可能的輪入量與市場預期的偏差將影響鄭棉的估值中樞。
目前ICE期棉70美分/磅附近有較強技術支撐,隨著中國外棉花平衡表改善,預計ICE期棉有修復性反彈動能,這將有利緩解進口棉對國內棉花市場的沖擊。在供需相對平衡局面未被打破之前,鄭棉振蕩區間將由點價區間和套保區間構筑(15100—15600元/噸),重心隨著用棉成本上移而逐步上移。
市場預期最差的階段已過
國內外最新數據顯示,紡服下游需求疲弱。1月以來,美棉出口數據持續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截至3月7日當周,美棉單周出口簽約4.26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2.9萬噸,顯示即使中美摩擦緩解,全球棉花消費仍受到全球疲弱經濟影響。3月14日中國公布2019年2月宏觀及行業數據,考慮春節因素影響,紡服內銷、外銷仍然偏弱。
從出口增速低點看,2016年、2017年、2019年春節假期在2月初,出口增速低點或在2月,2015年、2018年春節假期在2月中旬,出口增速低點在3月。2019年2月紡服出口單月同比增速-35.72%,環比增速-47.83%,受到春節因素影響,美國征收關稅的實際負面影響也逐步顯現。服裝零售1—2月累計同比增速1.8%,去年同期為7.7%,春節影響因素較小,顯示國內紡服需求較為疲軟。
產業鏈方面,目前處于傳統旺季階段,旺季情況總體差于去年。紡企、織企市場訂單以春節前下單為主,節后實際訂單新增不足。織廠反映大單長單依舊沒有明顯增量。紡企和織企都存在綜合開機率回升不到位的問題,受到訂單恢復預期不足和招工難影響。紡企棉紗、織企棉布呈現去庫局面,整體壓力逐步釋放,但織企庫存仍處于相對高位。
整體來看,國內棉紡消費處于偏弱穩定局面。經歷去年四季度市場極度悲觀的消費預期集中情緒釋放后,隨著中美磋商逐步向好、降低稅費等有利實體企業的政策的施行,消費預期由往下到相對平坦,短期看消費預期最差的階段已過,不過需求大方向仍然需要等待宏觀數據和產業鏈層面的進一步證實或者證偽。
國內供給變量在儲備棉政策方面
在消費預期偏弱格局未被打破的情況下,本年度的未知供給主要在于進口量+拋儲量,不確定是否會有儲備棉輪入,國內目前供給的變量主要在儲備棉政策方面。2019年儲備棉拋儲已延期,近期傳出公檢消息,仍未有拋儲時間和量的具體消息。
市場此前預期2019年度的拋儲量為100萬噸(去年是251萬噸),市場對本年度的進口量+拋儲量預估大數在270萬噸左右,若國內的進口量+拋儲量-可能的輪入量與上述數值有所偏差,預期差作用下,會對市場的社會庫存庫消比形成影響,進而影響鄭棉的估值中樞,本年度棉花進口量被低估至少20萬噸。
2018年9月—2019年1月中國棉花累計進口88萬噸,按照主流機構平衡表預估2018/2019年度中國從中國外市場進口為160萬—170萬噸(2017/2018年度對應期間進口132萬噸)來測算,2019年2月—8月剩余進口量為80萬噸左右,低于2017/2018年度對應期間進口的85萬噸,考慮中美磋商進展良好、國內進口限制逐步放開的趨勢,這種情況不太合理。預計后期機構平衡表或會對2018/2019年度中國棉花進口略有上調。在本年度進口可能上調的背景下,儲備棉的拋儲量將影響期末社會庫存。2019年若拋儲超過100萬噸,則將對盤面形成較為明顯的壓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低成本資源逐漸減少,資金倉儲成本將逐漸增加,國內用棉成本中樞逐漸抬升。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