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經過去了,對于紡織服裝業來說,年底收官的日子有點混亂——某上市公司3家“服裝智能制造”項目做假、服裝廠提前放假、服飾老品牌結業、稅收新政策......行業“寒潮”一陣陣襲來,紡織服裝的方向在哪里?
一、智能制造做假——服裝智能工廠只是圈錢的“道場”?
近日,上交所兩次詢問某上市公司2018年賬務報告,直指此子公司的【服裝智能工廠】項目,子公司原總經理或存造假嫌疑。
報告書指出,2018年此子公司的三個智能工廠——分別為紅愛實業互聯網定制平臺+不落地智能工廠及智能物聯網系統項目、昊寶服飾不落地智能工廠系統項目和峰龍科技女裝智能柔性生產線系統集成項目,合同金額分別為3.4億元、1.5億元和1.72億元。
公司負責人說:三個智能工廠項目工期滯后原因主要是系統聯調花費時間遠超預期以及客戶多次要求設計變更。智能工廠項目涉及多個模塊,各模塊硬件設備均有獨立的控制軟件,各主要軟件由不同第三方供應商負責研發和實施,最后聯動聯調階段,各模塊間的軟件數據銜接出現問題,導致項目聯動聯調所花費時間遠超預期。根據三個智能工廠項目銷售合同,客戶應于項目驗收后在約定時間內支付項目進度款,三個客戶均已于2017年12月對項目進行了驗收,但客戶在驗收后未按時付款。其中,安徽紅愛智能工廠項目目前僅有部分設備處于運轉狀態,山東昊寶智能工廠項目目前處于停工狀態。另外,第三個智能工廠也處于停工狀態,且廠房、辦公樓均為租賃。對于上述情況,公司董監認為,智能工廠項目可能涉嫌業績造假,部分設備銷售業務存在客戶嚴重超期未回款等現象,尚需進一步核實。公司獨立董事表示,根據公司反饋及提供的資料,已有理由初步判斷子公司原負責人存在業績造假的嫌疑,聘請律師團隊,深入調查,最大程度的挽回損失。
二、2018年底工廠“提前放假”僅是個例
一張廣東某紡織廠12月1號就開始放春節假,一直放到明年3月中旬的消息刷遍朋友圈,小編經過市場走訪考證,此事件屬于個例,并不代表整個服裝紡織行業。據了解,該紡織企業屬于毛紡加工企業,而廣東的毛紡產業并不是很大,多數競爭力偏弱,而毛紡季節性因素較強,基于毛紡市場環境及部分企業訂單停滯,就存在了個別企業提早放假現象。而受到工人和生產因素等影響,企業并不會像該企業一樣長時間的放假,另外通過市場調查,大多數的織造廠家選擇在1月中旬放假,而貿易企業則將放假的日期暫定于1月中下旬。此外,據聞今年不少染廠也因生意弱于去年同期,在1月后將陸續放假,而按照慣例,織造廠家的放假都會晚于染廠,因此整體來看,今年織造廠家的放假計劃與往年相比,大約提早了一周左右。
三、2019年企業增繳保障金、社保由稅務局征收 ,小微工廠只能降薪裁員?
2019年,所有企業將按員工比例繳納殘疾金保障金,同時員工社保將由稅務局征收,這意味著以往可以按很低的工資基數繳納社保的做法將成為歷史。
一旦按照實際工資所得繳納社保,服裝、箱包鞋業等中小企業社保成本每人將會上漲近千元。成本的大幅上升,原有盈利的企業利潤將會被大幅攤薄,而已經微利或者虧損的企業則是雪上加霜,按照新規標準繳納社保后則人均高達1500元,人均支出增加1340元。社保征收辦法宣布之后,2018年下半年注銷公司的數量急劇增加。相信在今后兩三年選擇注銷公司、關停企業、關店歇業的情況會越來越多。面對成本上升,很多人都會講努力拓展業務,增加銷售額就可以了。但是說著簡單,做到很難。2019年,或許會看到很多服裝等行業中小企業,因上述等原因紛紛虧損,甚至有可能關停。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