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進行第二場戰爭。”安踏(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說。
此刻中國體育運動品牌商們正在經歷極其艱難的歲月,高企的庫存、訂單下滑成了懸在它們頭上的一把“利劍”,隨時都可能落下。
丁世忠所率領的安踏集團1月25日公布的2012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凈利潤和營業收入分別為13.59億元和76.2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1.5%和14.4%,這是自它2007年在香港上市以來,凈利潤首度出現下滑。
在此之前,從2008年至2011年,安踏營業額由46.27億元上升至89.04億元,凈利潤由8.95億元增至17.30億元。
借2008年北京奧運會契機,中國體育運動品牌瘋狂擴張,為了跟國際品牌爭搶市場空間,紛紛在短短幾年內進行了跑馬圈地式的加速擴張,實現了高速增長,并通過到香港上市完成資本層面的升級。
全國各地繁華地段和購物中心,甚至消費能力有限的小城市,到處可見到它們的店鋪。
急遽擴張背后,卻是供給過剩、庫存積壓和管理水平滯后。2012年,這些隱匿的問題開始集中發酵。
據統計,2012年,李寧、安踏、361°、特步、匹克和中國動向六大品牌的總庫存金額高達37.21億元。“想要生存,保持市場競爭力,第一件事就是甩掉身上的包袱。”曾在匹克體育擔任品牌總監的侯立東說。
去年開始,各大品牌紛紛宣布關店:李寧2012年上半年關閉了1200家店鋪;匹克前三季度關閉了1067家;中國動向全年關店569家;特步迄今關了超過200家;361°最少,也有96家。
安踏也沒有幸免。2012年,它的系列店鋪共8075家,較2011年少了590家。年報顯示,這家公司今年預計店鋪總數為7500~7600家,這意味著其將繼續關閉475~575家門店。
“我們必須要進行商業轉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店鋪升級,結束此前粗放型的開店方式。之前是攻城略地,而現在應是戰斗后的成果管理,是市場整合。”丁世忠說,“如果誰在第二場戰爭中失敗,就意味著被永遠淘汰。”
“大批發”時代結束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