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第六次會員大會暨紡織規劃發展論壇近日在京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司長王偉出席會議,并就當前及2013年經濟形勢、紡織行業運行狀況及紡織產業轉移等進行了深入分析及預測。針對目前紡織行業整體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王天凱指出,紡織行業要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同時,王天凱建議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下一步要著力于行業轉型升級、產業轉移、結構調整,特別是要推進區域結構調整,加強能力建設,推進自身品牌建設。
文化軟實力尤為重要 為“十三五”做好定位
論壇由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主辦,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協辦。山東紡織工業協會會長夏志林、河南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李書勤、安徽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嚴立鳴、新疆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滕浩智以及東華大學副校長俞建勇、甘肅春風紡織集團董事長陳霆等,同與會代表就形勢、各自的發展現狀及“十二五”規劃落實情況分享了心得。來自全國各地紡織行業協會的負責人以及企業家和高校領導等120多人參加了會議。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同期舉行,李進才當選為第六屆理事會會長。
王偉指出,“十二五”規劃頒布3年來,紡織工業在由大變強的歷程邁出了堅實一步。2013年作為“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要做好規劃實施的中期評估工作,并圍繞十八大提出的目標,探討如何為“十三五”規劃做好定位。今后,文化軟實力建設與研究尤為重要。對于“十二五”規劃的實施情況,王偉談了3個方面的情況:首先是要培育民族品牌的積極性,文化內涵決定了產品品質,今后除了提高裝備水平和技術含量,更要注重品牌、文化、時尚等方面;其次是產業轉移,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紡織工業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產業轉移過程中的難點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可以作為紡織規劃研究會未來的研究重點;再次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王偉著重談了印染行業作為紡織工業的重要環節,要盡可能消除地方政府對印染方面的疑慮,大力推動印染行業健康發展。
經濟發展速度下降 行業運行壓力較大
“大家關心2013年如何,國際市場依然看不清楚,依然復雜,國內已經明確了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消費需求促增長要有一個過程,所以現在對我們行業來講,不僅2013年,而且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們都面臨著回避不了的幾個重大問題,那就是必須要加快結構調整,加大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對于世界經濟、中國經濟、市場的發展變化,王天凱指出,“世界經濟、中國經濟都在深度調整當中,像以前那么高的,特別是21世紀前10年這樣高的發展速度是不可能的。經濟發展速度會降下來,在一段時間內我們都需要做這樣的準備。當然資源環境、成本要素上漲的趨勢壓力同樣還是很大。”
王天凱指出,2012年以來,紡織行業整體運行壓力較大,主要反映在生產、銷售、投資、出口、效益等與2011年相比有較大的下降,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市場需求不足。外部環境方面,國際經濟總體比較復雜,歐債危機不斷發酵,歐洲市場整體比較蕭條,我國紡織行業對歐洲市場出口下降比較大,國內市場同樣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需求不足。二是要素成本增長過快。這對勞動密集型的紡織行業肯定影響不小,尤其是勞動力成本增長過快。從金融危機以后的幾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工資收入增長大致都在15%以上。人工工資、勞動力成本上漲有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必然性。盡管紡織行業職工工資增長了這么大的幅度,但比全國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收入還是低。2011年,紡織行業職工全年工資收入比城鎮職工平均收入還要低5000元~6000元,這是因為原來的基礎比較低。今后,勞動力成本還將繼續往上漲。三是紡織行業特有的棉花體制問題突出。“我國棉花價格比國際市場高出1/3,使我國的棉花喪失競爭力,導致我國棉制品出口競爭力下降,出口減少,進口大量增加。現在進口棉紗比我國的棉花還便宜。”王天凱坦言。
走紡織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不必擔心大面積訂單轉移
王天凱提出,要解決上述這3個問題,目前核心中的核心是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過度地依靠投資驅動、規模擴張等增長方式是不能持續的。“十八大非常明確地提出要以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要推進創新,增強技術創新、集成創新及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不能靠廉價的勞動力,也不能靠大量消耗資源、消耗環境來增長經濟。紡織行業前30年特別是后10年的高速發展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因為市場有需求,經濟高速發展,勞動力、環境成本比較低。”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