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采取“問卷調查+實地訪問”的形式,歷時近兩月,收集有效問卷1048份,實地采訪10余個省份的近百家創新型企業。調查數據顯示,占比74.5%的受訪企業把研發經費投向了產品研發。“曾經拼資源、靠產能都能掙錢,現在不行了,再不創新就沒有出路了。”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江蘇凱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善珍認為,想辦成百年公司,靠創新、靠產品、靠人品。
創新研發就是燒錢?
企業作為創新驅動的主體,一方面新開拓的市場潛力無限,另一方面卻是可用資金捉襟見肘。一句“我的實力撐不起我的夢想”成為他們開疆拓土之路上最無奈的心聲。
“20年前我接單繡星巴克的標志,后來才知道那叫星巴克,我得繡多少個星巴克,才能喝得起一杯星巴克!”盡管生意不好做,但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心悅電腦繡花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素麗仍下定決心從代工轉向打造自有品牌,在為國外品牌代工20年后注冊了自己的刺繡商標“鳳儀天下”。總產值6000萬元的企業,3年時間為品牌推廣和技術研發砸進去了4000萬元。然而,從去年底至今,她卻因為流動資金緊張推掉了將近90%的訂單。
“創新研發就是燒錢”,作為紡織行業機械制造的帶頭人,蘇善珍在研發絡筒機上投入高達1個多億,企業資金鏈極度緊張,卻始終未見財政的科技資金支持。這位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的企業家不禁疑問,“國家花了那么多科技資金,都給了誰?有成果的又有多少?”
紡機企業創新能力可圈可點
“十二五”期間,紡機行業將提升產品可靠性、發展高端紡織技術裝備等作為行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不少紡機企業在技術創新及產品研發上取得了巨大進步,提升了國產紡機產品的形象和競爭力。
▲CMT1800粗細聯合智能粗紗機系統在山東華興集團使用
青島環球集團研發團隊發揚“學習、創新、爭先鋒”的精神,一次次對機型進行試驗,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歷經10年時間研發成功的CMT1800粗細聯合智能粗紗機系統,擁有專利6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該系統充分吸收了世界最先進技術,全面創新,高度的標準化、模塊化的設計理念滿足了客戶個性化的訂制需求,順應了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成為紡紗廠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
該系統的全面推廣成功,把全球粗紗機技術引領到外置式粗紗機時代,引領了全球自動落紗粗紗機的技術發展方向。在2015年的ITMA展會上,老牌的歐洲公司也放棄原有的技術開始推出類似的技術。CMT1800粗細聯合粗紗機系統目前銷售量已經突破1100臺,為國內外客戶裝備超過500萬紗錠,銷售總量全球領先,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90%。
▲TMFD81S型重不勻數字式調節并條機
天門紡機一直是按照棉紡企業的需求研發產品的,緊盯紡織裝備前沿技術,通過對市場以及客戶需求的調研,先后開發出了TMFD81、TMFD81S、TMFD81L、TM3807S和TMFD101L等多種型號的并條機。這些產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力機型。天門紡機每年都把銷售收入6%以上的資金用在技術開發上。
在并條機中,過去電氣部分的成本超過50%,那時的并條機自調勻整裝置和在線監測技術設備都需要從瑞士烏斯特公司購買。近幾年,天門紡機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制開發出了并條機自調勻整裝置,投入使用后,大大降低了并條機的制造成本。
▲絲普蘭SPR700系列噴氣織機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