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第二屆紡紗機械分會2024年年會近日在山西晉中召開。會議圍繞行業發展環境及紡紗機械行業市場情況,棉紡行業運行情況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對裝備的需求等內容展開深入探討。
“紡織機械行業上半年的營收和利潤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是支撐紡織行業發展的重要板塊。”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表示,近年來,我國紡機行業科技進步明顯,規模經濟效益持續顯現,能夠有效攤薄企業的創新成本。未來,紡織行業可向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研發高性能纖維;二是完善智能化裝備;三是拓展應用領域。紡織機械未來要更好地適應差異化、多組分產品的創新,為新應用領域提供良好的設備支撐。行業及企業要做好開拓存量市場、海外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的工作。
顧平談到,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為紡機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將持續關注后續相關政策,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此外,“十四五”即將收官,“十五五”紡織行業發展指導性意見的準備工作將要開始,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2024年上半年,紡紗機械整體運行呈下降趨勢。《中國紡織報》記者從會上獲悉,除自動絡筒機和短纖倍捻機之外,其他各類主機銷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國內市場各類主機銷量有增有降,其中環錠細紗機國內銷量下降5.7%,出口下降70.4%;轉杯紡紗機國內銷量下降16.5%,出口下降51.6%,國內銷量下降幅度遠小于出口;自動絡筒機國內銷量及進口金額均增長。對此,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趙曉剛表示,這說明市場對自動化及減少用工的需求持續加強,希望通過技改換新實現降本增效。
紡紗機械行業的運行走勢與棉紡織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目前,我國紡紗存量約1.1億錠,織造產能約90萬臺,新疆地區紡紗和織造產能呈持續上升狀態,在全國的占比加速提升。近年來,規上棉紡織行業企業的營收基本在1萬億元左右,行業營收及利潤率處于下降區間。今年上半年規上棉紡織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2%,虧損面為27.1%,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3%,同期,規上棉紡紗出口交貨值下降2.78%,規上棉織造產品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0.25%。
“棉紡織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原料價格大幅波動,價格傳導不暢;終端有效需求不足,對外依存度高;產業鏈安全存在隱患;弱預期持續影響行業信心;融入‘雙循環’存在堵點。”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表示,這些均源于全球格局的變化,應對這些問題,行業企業既要增強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積極主動應對,又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
經緯智能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作為優秀紡機企業代表,分享了企業堅定不移走好品質效益型發展道路的經驗與思路。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鄧靖表示,要注重思維方式改變、產品技術創新、結構優化調整、品牌價值提升、優質供應鏈打造。當前,企業做好各產品線發展的精準定位,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細紗機、精梳機、轉杯紡紗機、化纖機械四大主機和棉紡專件共同發展,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形成了“主機+專件+服務+改造”全生命周期產品服務競爭優勢。
作為2024-2025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紡紗機械分會會長單位,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王麗霞、浙江錦峰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峰紡機”)總經理戴羨磊介紹了企業發展現狀。
“面對行業發展的新形勢,客戶需求的新變化,青島宏大公司始終以客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研發機制,加快新產品研發進程。未來,公司將鎖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產品升級步伐,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王麗霞表示,希望協會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布局,建立產學研協同機制,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整合跨行業跨區域創新資源,更好實現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推動產品提檔升級;組織企業抱團出海,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1-7月,錦峰紡機實現了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利潤有所下滑。戴羨磊介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行業競爭加劇,另一方面是新廠投入運營費用增加。
“企業主動增加投入,提升研發能力,引進高端人才,進行技術改造、信息化建設以及人才梯隊建設等工作。”戴羨磊表示,錦峰之所以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仍舊加大投入,源于企業秉持的長期主義,企業的愿景是打造服務全球的百年錦峰。作為新一屆會長單位,錦峰將做好服務工作,搭建好行業的溝通平臺。此外,也將積極參與國家和行業的科研項目,攜手同業助力紡織行業發展。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