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大營第二十二屆國際皮草交易會暨首屆營皮文化節在河北棗強縣大營鎮舉行。與歷屆相比,本屆交易會呈現出國內外采購商增多、參展范圍進一步擴大等亮點,收到了文化揚帆、貿易遠航的效果。
本屆交易會的國內外采購商明顯增多。來自俄羅斯、韓國、日本、丹麥、新西蘭、芬蘭等十幾個國家的500多位客商,以及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內蒙古、遼寧、浙江、山東、黑龍江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15000多名采購商、供應商、專業買家云集大營,把脈皮草發展走向,開展信息交流、貿易洽談、裘皮產品采購等活動。交易會吸引了波司登、雅鹿、束蘭、蒙努、獸王等100余家知名品牌、企業到會參展;俄羅斯藍樓、格林伍德、北京雅寶路等10余個皮毛專業市場組團參展;來自綏芬河、肅寧、辛集、海寧等30多個地區的專業客商前來交流信息、洽談購銷裘皮服裝、服飾。
毛皮行業不能盲目擴張
中國·大營國際皮草交易會從1992年起,迄今已成功舉辦了21屆。去年,交易會成交額超過20億元,出口創匯超過5億美元,已成為中國裘皮服裝服飾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大大拉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本屆交易會秉承“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時尚化”的一貫宗旨,以“裘通天下,夢美世界”為主題,會聚國內外眾多皮草知名企業參展。
本屆活動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主辦,中國貿促會河北省委員會、衡水市人民政府、棗強縣人民政府承辦,國際皮草協會、香港毛皮協會、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中國皮革協會毛皮專業委員會、河北商務廳協辦。
各級領導和外國客商出席了開幕式,觀看了營皮文化展、裘皮古法制作實景演出、世界裘皮產品展、營皮歷史文化展,參加了營皮推廣貿洽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大營國際裘皮新城商場開業典禮。投資128億元興建的中國最大裘皮產業基地——大營國際裘皮新城,將成為在全國最具主導地位的裘皮制品集散樞紐。在此次活動的營皮文化展示中,主持人向與會者介紹了大營裘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相關情況;大營裘皮傳統制作技藝還榮獲河北省文化廳頒發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牌匾;彩儷姿、裘佳怡、香港黃金貂等20家企業獲得了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頒發的“誠信商鋪”牌匾;河北省檢驗檢疫局領導為國家裘皮檢測重點實驗室揭牌;此外,還播放了重現“營皮”人頑強不屈、艱苦創業歷程的30集電視連續劇《那一場冬雪下的裘都》片花集錦。
本屆交易會參展產品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包括裘皮服裝、紡織圍巾、毛領帽條、皮張、褥子、皮毛工藝品、剪絨制品等,涵蓋了裘皮產品的所有領域。棗強縣以建設中國皮草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展示交易、檢疫檢測和旅游購物中心為目標,創新辦會方式。與往屆相比,本屆交易會更加注重節儉辦會、皮草產業的綠色環保發展。
今年毛皮價格上漲,是否會對企業經營產生一定的影響?《服裝時報》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采訪了一些參加交易會的企業。“毛皮行業不能盲目擴張,目前價格有所上漲,我們做皮草服飾的企業日子不太好過。國產狐貍皮原來一張200~400元,現在是400元~600元。進口狐貍皮原來的價位在千元左右,現在是原來的2倍。貉子皮去年的價格是300元左右,今年漲了一倍,六七百元了。”河北大營嶺燕皮草公司總經理張保嶺向《服裝時報》記者表示,由于價格上漲,對其毛皮服裝的銷量稍有影響。但張保嶺說:“雖然毛皮價格上漲對我們有些影響,不過我對毛皮市場是很有信心的。”
海洋皮草總經理焦連濤告訴《服裝時報》記者:“今年形勢不太好,銷售額下降了40%~50%。我們主要用狐貍、貉子毛皮做帽條、毛領,用狐貍、貉子毛皮和兔毛做毛球,編織服裝和圍巾。現在我們先等一等,看價格穩些再說,想等到年底再進貨。”焦連濤還說:“比如貉子皮去年上半年的價格是三四百元,到了下半年就六七百元了,到今年下半年才降了一些。價格漲了,成本高了,有些企業就減少毛皮用量,用澳毛、人造毛代替。”
“我們公司受毛皮價格上漲的影響不大,因為我們是做中高端的,顧客是高收入消費者,對價格關注度小些。”北京西曼國際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范剛奇表示。
毛領帽條占國內90%的市場份額
“世界皮草看中國,中國皮草數大營。”被譽為“天下裘都”的大營鎮是中國毛皮加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毛皮產業歷史悠久,先后被評為全國500強小城鎮、國家和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中國毛皮產業基地、中國裘皮制品及輔料第一市。相傳,制裘技藝是商末丞相比干在大營為官時所發明,至今已延續發展了3000多年。明朝鄭和下西洋,營皮以“皮板柔軟、毛眼遂適、色澤協調時尚”而進入歐洲上流社會。清朝道光年間,英國、俄羅斯、日本等10多個國家的客商開始在大營設立貨棧,營皮曾長期作為出口免檢產品遠銷海外。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