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代珍傳下來的,還是今天在淘寶上購置的,都繞不開一個品牌——“蝴蝶”。除了那些標注著“蝴蝶,一種生活態度”、“翩翩蝴蝶,縫繡時尚”等廣告語的家用縫紉機外,還有大量創造著輕紡GDP和外匯的工業縫紉機。它們的機身上,都印著一只華麗的蝴蝶,以及中英文標識:“創建于1919年,中國馳名商標”。
三人協力,自創品牌
在今天的國內縫紉機市場上,有兩大主流品牌,一是美國勝家,一是國產蝴蝶。而當19世紀后期勝家縫紉機傳入中國時,國人恐怕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不久后由3個中國人初創的縫紉機品牌,在百年之后會化蛹成蝶,與勝家抗衡。
當年,國人將縫紉機稱作“洋機”、“鐵車”,市場由美國勝家公司壟斷,民族工商業者則開設一些輔助性的經營維修商店。浙江余姚人沈玉山就供職于上海的久昌縫紉機商店賬房。因業務關系,他結識了勝家公司的業務員高品章及友人張明生。美好的商機促使3位年輕人下定決心自己集資做老板,經營他們所熟悉的縫紉機修配、銷售業務。1919年1月18日,選址鄭家木橋大街174-178號(今延安東路福建南路口東南角)3間門面的“協昌鐵車鋪”開張。當年繁體字的“協”字,豎心旁右邊是3個“力”,寓意三人協力,事業昌盛。
直至1927年,協昌開始生產縫紉機,但不是家用縫紉機,而是作坊用縫紉草帽的工業縫紉機,商標紅獅牌。那時南洋的一些客商看到我們的農民草帽需求量很大,便來訂購這種草帽機。這是上海最早生產的工業機。抗戰爆發后,美國縫紉機終止進口,上海市場縫紉機供需緊張。鄭家木橋一帶縫紉機商店趁機轉向生產縫紉機。1940年,協昌開始生產家用機,商標為金獅牌。
抗戰后的1946年,受“無敵牌”牙粉的啟發,協昌縫衣機產品商標由“金獅”更名為“無敵”,并請專業設計師設計了一個標牌圖案:橢圓形中間橫隔著一條一邊出頭的長方體,標著“BUTTERFLY”的“蝴蝶”英文字樣,表示牌號;上部是英譯“協昌”的“YAH CHONG”;下部是有限公司制造的英文縮寫“MFO CO LTD”。Y.C的這一協昌英文縮寫標記,不僅出現在它的整機產品上,還被打在了所有自制或外廠定制的主要零件上,可見協昌的品牌意識之強,以及對自身質量信譽的珍視和自信。
與此同時,協昌的縫紉機頭上出現了金色的圖案:花團錦簇中一只展翅的蝴蝶。
從此,這只蝴蝶翩翩起舞,一直舞進了21世紀。
上海協昌縫紉機廠生產的“無敵”牌家用多能縫紉機
三轉一響,風靡神州
1955年,經過公私合營的協昌縫紉機廠,將“蝴蝶”這一商標在海外進行了有效的注冊,以利于出口經銷。在亞非拉地區,中國的“蝴蝶”深受歡迎。
1966年9月30日,在“破四舊”的浪潮中,沿用了幾十年的“無敵”商標被當作“四舊”遭貶斥。企業未征得主管機構正式批文,便匆忙將其更換成了“蝴蝶”,廠名也變更為“上海東方紅縫紉機廠”。好在金色蝴蝶的商標圖案不受影響,“蝴蝶”和“無敵”在滬語中的發音也完全相同,因此這一品牌轉換也顯得流暢平穩。蝴蝶這個新品牌,在后來的七八十年代名噪一時,風靡神州,成為高檔的家庭裝備和身價的象征。1974年文革后期,全國許多工廠仍處于混亂甚至停產的狀況,而它當年的產值卻達到了8198萬元,上交利潤2468萬元。
稍稍上了年歲的中國人都知道,當年城鎮青年置辦婚禮,以“三轉一響”最為奢豪,即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和紅燈牌收音機。那臺繪有金色蝴蝶花紋、渾身黑得發亮的縫紉機,放在新房最顯眼處,給做新娘的媽媽掙足了面子,也成了一個新家庭的勞苦功高之臣。有了這個好幫手,家里的縫縫補補從此便不用求人,便能“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了。
“蝴蝶牌”縫紉機的豪奢,不僅在于其一百三四十塊的昂貴價格,還在于憑票供應的緊張程度:由上海百貨公司印制的“縫紉機購買券”在各系統、各區縣企事業單位內部分配,上海平均每年每80個人發一張,其他城市以收取相當數量的“工業購貨券”為主。因此,市面上一張購買券也被賣到五六十塊錢一張。
到了90年代初,隨著城鄉居民需求量的激增和市場的放開,蝴蝶牌縫紉機最高年產量達到了140萬臺,卻仍舊供不應求。廠里每月都要召開特別會議,平衡出口與內銷的數量。為擴大生產,協昌廠開始在各地開展聯營,輸出技術。但這些技術輸出后培育的市場,也成為了日后他們競爭的勁敵。及至90年代末,縫紉機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遍地開花,而有著5000余名職工的協昌卻成了一位負重的老者,隨著民用縫紉機的淡出市場,而逐漸被國人遺忘。
如今,雖然國內外家用縫紉機已鮮有市場,但在工業機領域,蝴蝶牌與美國勝家卻仍舊是銷量最好的兩款產品。正牌“蝴蝶”的海外年銷量約為44萬到60萬臺,而仿造產品的數量也接近這個數字。
<<上一頁[1][2]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