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嫦娥三號任務中,激起人們巨大好奇心的有兩大看點:探測器在月球安全軟著陸,以及釋放出月球車在月球表面進行巡視探測。
嫦娥三號月球軟著陸是中國航天器首次降落在地球以外的天體,月球車的行走和探測,也是首次遠隔38萬公里的距離在地球遙控完成。
具體來講,探測器軟著陸月面后,著陸器和月球車分離。此后,將在月面巡視3個月之久的月球車由地面控制,這也就是挑戰的另一個難點“巡視器的遙操作”,要完成月球車月面探測階段的月面地形建立、視覺定位、路徑規劃等遙操作任務。
這些都給測控通信系統應急處置能力和飛行控制精度帶來了巨大而又前所未有的挑戰,對天地協同互動控制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計算精度要求高飛控環節環環相扣
空間探測器進行深空航行,必須通過測控通信系統才能和地球聯系并互動,測控通信系統好比是一根“風箏線”,能精確定位探測器的位置,了解其工作狀態,同時還可以發送指令告訴它要干什么。
和以往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任務不同,嫦娥三號在近月制動、15公里降軌、動力下降等過程中,地面的控制都是一次性完成,沒有可逆的機會,也就是說,對每次控制的計算,要非常精確。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專家介紹說,嫦娥三號的奔月、環月、落月和登月等飛控環節是環環相扣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從入軌、奔月、近月制動轉移到100公里圓軌道,從100公里圓軌道轉移到15×100公里軌道,再從15公里近月點開始動力下降到月面,每一步控制都要考慮到對后一步控制的影響,為后續環節創造好的條件。比如,在計算嫦娥三號降軌到15×100公里月球軌道控制參數的時候,不僅要滿足變軌后的目標軌道要求,還要滿足4天之后動力下降開始點的經度、緯度、高度和速度的要求以及著陸點的狀況,這對控制策略的計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2]下一頁>>
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