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介紹下環錠紡紡粘膠各工序紡紗工藝及專件使用要求嗎?
解答:粘膠纖維是再生纖維素纖維的主要品種,由于粘膠單纖維強力小,對織造效率和服用性能有一定影響。各工序紡紗工藝及專件使用要求如下:
開清棉工序
由于粘膠纖維整齊度好、濕強低,疵點少僅含少量并絲,開清工序應貫徹“多松、少打、勤抓少抓”的工藝原則。抓棉機和混開棉機第二平行打手、開棉機及成卷機打手均采用切向補風以減少纖維在打手室內滯留時間,保護纖維以減少因揉搓而產生的棉結。由于化纖抱合力不足,棉卷易受損,且粘卷嚴重。將下塵籠兩側吸風口封閉,只用塵籠凝棉后,棉卷表面光潔,粘卷率降到不足6%。為保證外觀良好、回潮率穩定,棉卷均采用塑料薄膜包裹。
梳棉工序
針對粘膠纖維特性,梳棉工序采用“多梳、少落、強轉移”的工藝原則,并保持較大的錫林和刺輥速比,以減少纖維的損傷和短絨的產生,避免刺輥返花,降低棉網棉結。刺輥與給棉板隔距適度放大,同時抬高給棉板,減少纖維損傷。在避免錫林繞花前提下錫林蓋板隔距偏緊掌握,防止棉網出現云斑,提高纖維分離度。梳棉針布的選擇要兼顧分梳與纖維轉移,同時避免損傷纖維。錫林道夫隔距偏緊,有利于纖維向道夫順利轉移,生條定量要兼顧生產和分梳要求,棉網張力偏大選擇有利于成網及伸直纖維。
并條工序
采用“大隔距、重加壓、順牽伸、潔通道”的工藝原則。為消除纖維彎鉤,改善熟條條干,頭并總牽伸小于并合數,采用較大的后區牽伸倍數,有利于消除纖維前彎鉤;二并后區牽伸掌握在(1.2~1.3)倍,以便于集中牽伸改善條干;羅拉隔距較紡棉偏大設置,保證順利牽伸,減少膠輥纏繞。
粗紗工序
粗紗采用“大隔距、重加壓、輕定量、大捻度”的工藝原則。由于粘膠纖維長度長,整齊度好,摩擦因數大,采用大隔距有利于須條的順利牽伸,重加壓有利于粗紗前區浮游區纖維的控制,改善粗紗條干;粗紗定量以適應細紗牽伸倍數為宜,不宜過重,利于成紗強力和毛羽的改善;粗紗捻系數在細紗正常牽伸的
細紗工序
細紗采用“重加壓、小鉗口、小后區牽伸、大后區隔距”的工藝原則。因粗紗定量偏輕,粗紗在細紗吊錠上退繞時,易產生意外伸長,因此,粗紗卷裝重量不宜太重。
絡筒工序
在保持筒子成形良好的前提下,采用較小張力,同時合理選配電清參數加強對長細節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