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梳紗生產中,梳棉之后大多沒有開松、清雜和分梳的工序,所以生條的質量在普梳紗生產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一、生條均勻度的控制:
生條不勻率分為生條條干不勻率和生條重量不勻率兩種,前者表示生條每米片段的橫截面粗細不勻情況,后者表示生條五米片段的重量差異情況。
生條條不干勻率的控制:
生條條干不勻率對成紗的重量不勻率、條干和強力有很大影響。生條條干不勻率的影響因素有分梳質量、纖維由錫林向道夫轉移的均勻程度、機械狀態以及棉網云斑、破洞和破邊等。
分梳質量不好時,殘留纖維較多,或在棉網中呈現簇狀大小不一的聚集纖維,而形成云斑或魚鱗狀的疵病。剝棉羅拉隔距不準,道夫至圈條器間各個部分牽伸和棉網張力牽伸過大,生條定量過輕等都會增加條干不勻。另外機械狀態不良,如隔距不準,刺輥、錫林和道夫振動而引起隔距周期性地變化,圈條器部分齒輪嚙合不良等,也會增加條干不勻率。
生條重量不勻率的控制:
生條重量不勻率和細紗重量不勻率及重量偏差有一定的關系。生條重量不均率可分為內不勻率和外不勻率。影響生條重量不勻率的主要因素有棉卷重量不勻、梳棉機各機臺間落棉率的差異、機械狀態不良等。控制生條重量的內不勻率,應控制棉卷重量不勻率,消除棉卷粘層、破洞和換卷接頭不良。而降低生條重量的外不勻率,則要求紡同線密度紗的各臺梳棉機隔距和落棉率統一,防止牽伸變換齒輪用錯,做好設備的狀態維修工作,以保持機械工作狀態。
二、生條棉結雜質的控制:
生條中的棉結雜質,對普梳紗線的結雜和布面疵點,以及并、粗、細各工序牽伸時纖維的正常運動以及細紗加捻卷繞時鋼絲圈的正常運動都有很大影響,會造成條干質量下降,紗疵和斷頭增加。因此控制并減少生條中的結雜粒數則非常重要。在生產中要加強控制管理和整頓落后機臺,盡可能縮小機臺間棉結雜質粒數的離散性。
由于在清棉、梳棉工序纖維要接受強烈打擊和細致分梳,棉結粒數均有所增加,尤其在梳棉工序,未成熟纖維在經過刺輥鋸齒的打
控制棉結雜質應根據原料性狀,棉卷質量和成紗質量要求,從工藝調配入手,充分發揮后車肚及蓋板處的除塵作用。其主要措施為:
早而適時落雜:
對清、梳工序的除雜要合理分工,梳棉機本身各部分除雜也要合理分工。對一般較大且易分離的雜質應貫徹早落少碎的原則;粘附力較大的雜質,尤其是帶長纖維的雜質,在它和纖維未分離時,不宜早落,應在梳棉機上經充分分梳后加以清除比較有利。當原棉成熟度較差、帶纖維雜質較多時,應適當增加梳棉機的落棉和除雜負擔。
梳棉機的剌輥部分是重點落雜區,應使破籽、僵瓣和帶有短纖維的雜質在該區排落掉,以免雜質被擊碎或嵌塞錫林針齒間而影響分梳作用。因此,除少量粘附性雜質外,刺輥部分應早落和多落。合理配置刺輥轉速及后車肚工藝,對提高刺輥部分的除雜效率、減少生條結雜有明顯的效果。錫林和蓋板部分宜于排除帶不同長度纖維的細小雜質、棉結和短絨等。錫林和蓋板針布的規格及兩針面間的隔距,前上罩板上口位置、前上罩板與錫林間的隔距以及蓋板速度等,也都影響生條中棉結雜質的數量。對于成熟度較差、含有害疵點較多的原棉,尤應注意發揮蓋板工作區排除結雜的作用。
減少搓轉纖維:
根據棉結中纖維組成的松緊,分為松棉結和緊棉結,緊棉結大多帶有雜質。一粒棉結一般由數十根纖維組成,其中大多是成熟度系數低的薄壁纖維,此類纖維的剛性小、回潮率大,在梳棉機上由于刺輥的打擊摩擦作用和錫林蓋板間的反復搓轉,易扭結形成棉結。另外,當錫林、蓋板和道夫針齒較鈍或有毛刺時,纖維不能在兩針面間反復轉移,易浮
加強溫濕度控制:
溫濕度對棉結雜質也有很大的影響。原棉和棉卷回潮率較低時,雜質容易下落,棉結和束索絲也可減少,其回潮控制范圍為:棉卷8%~8.5%,原棉10%~11%。梳棉車間應控制較低的相對濕度,一般在55%~60%,使纖維放出水分,增加纖維的剛性和彈性,減少纖維與針齒間的摩擦和齒隙間的充塞。但相對濕度過低,一方面易產生靜電,棉網易破損或斷裂,尤其在紡化纖時,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另一方面會降低生條的回潮率,對后道工序的牽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