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加入WTO后,企業體制的進一步深入改革,我國紡織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競爭的焦點將是產品結構的調整、產品檔次和品質水平的提高。用新的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的工藝技術,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科學突飛猛進,技術更新速度空前加快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對傳統紡織工業必須進行有步驟的和徹底的改造。如何加快技術進步步伐,加大我國織機無梭化比重,是解決產品上檔次的根本捷徑。本文僅以國內外無梭織機中應用眾多的劍桿織機從技術水平和選型應用方面問題作些闡述。
一.概況:
1.總述:我國現有各類織機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3年底已近165萬臺,其中有梭織機約107萬臺,有梭棉織機約101萬臺,無梭織機約58.48萬多臺(其中:片梭織機0.7萬臺,劍桿織機10.5萬臺,簡易的GA74系列劍桿織機26萬臺,噴氣織機7.5萬臺),無梭織機率為23.29%(如含GA74系列劍桿織機則為35.34%);GA611、GA615(1511、1515)系列棉織機在棉織行業中使用還是幾十年一貫制。
近幾年來,隨著棉紡壓錠,部分企業得到了技術改造,行業結構和體制也發生了巨大和深刻的變化,非公有企業已占全行業的約70%,淘汰的舊織機僅轉移了生產基地,生產總量只能是增加,且有梭織機生產還尚以年產2~3萬臺速度緩慢遞增。
2.織造行業產品結構的現狀:織造行業通過幾年來行業結構和體制上調整,民營企業已占有2/3以上比重,沿海地區無梭織機比重已占據國內大半江山,產品對市場貼近能力増加;也已有相當數量通過合資、轉制、設備更新單位能規模生產中高檔織物,產品大部分出口。近年來又開發多種天然纖維原料,使用差別化、功能化新型化纖原料,高新技術纖維和產品開發更引人注目。但綜觀全國總的講,還是中低水平生產能力居多,高水平生產能力不足,款式新穎、花色品種對路的適銷新產品供不應求,產品長年一貫制的老面貌沒有最終改變,配套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