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編生產中沿著坯布全寬范圍的橫向條痕疵點稱為經編橫條。橫條的具體特征為:在坯布縱向幾個橫列范圍內,線圈的大小,形狀和位置發生了有別于正常橫列的變化。機器正常運轉過程中由于機構工作不穩定造成的經編橫條稱為運轉橫條。只要對機器部件進行合理的調整,運轉橫條是完全可以消除的。在機器停開車過看中造成由經編橫條稱為停車橫條 [1] 。目前,經編生產停開車過程中出現的橫條仍無法消除。
分析停車橫條產生的原因,由于經編停開車橫條主要是由與正常不同的圈高和線圈形態的稀和密線圈橫列組成。所以,停開車過程中,主軸每轉的送經量和經紗張力的變動是形成這種橫條的首要原因,這就和送經裝置(包括經紗張力補償裝置)的工作密切有關。傳統的機械式送經送經裝置由諸多構件組成,它們之間的慣性和彈性變形、聯結間隙、傳動速度等導致送經量與主軸轉速不能同步跟隨,從而造成明顯的停開車橫條。電子式送經裝置簡化了機械式送經的繁復機構,送經精確,沒有運轉橫條,但是在停開車過程中,由于經軸電機需要響應時間,因此相對主軸電機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從而在布面上表現為較為明顯的橫條。因此積極研究停開車過程中經軸送經與主軸運轉的跟隨關系,分析經編停車橫條的形成機理,開發和優化經編電子送經裝置,將能夠有效的提高經編產品的生產質量,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1 電子送經系統基本原理
現代的經編電子送經系統控制有兩種方式,采用經軸表面測速編碼器或不采用經軸表面測速編碼器,其控制原理有所不同 。 不采用經軸表面測速編碼器時,經軸轉速的脈沖信號直接取自 經軸電機上的脈沖編碼器 ,用以間接測量經軸的位移,為半閉環方式。采用經軸表面測速編碼器, 經軸送經線速度信號由緊壓在經軸表面的測速編碼器獲得 ,為全閉環方式。 由于半閉環伺服系統比全閉環伺服系統容易實現,并且現代的伺服電機已經具有非常精確的反饋精度,因此現在已多采用半閉環的控制方式。
圖 1 為不采用經軸表面測速編碼器的半閉環電子送經伺服系統。經編機由主軸電機驅動,主軸每旋轉一周,經編機編織一個橫列。 每根經軸單獨由經軸電機通過減速器驅動作主動送經,在經軸電機上安裝了經軸脈沖編碼器,發出的脈沖信號作為經軸角位移反饋信號。在運行前通過控制終端1(鍵盤、觸摸屏等)把織物要求的工藝參數(經軸外周長、經軸內周長、圈數、送經量)輸入給控制單元2。在機器運轉時,定時采樣主軸脈沖信號,根據累計的主軸脈沖數,輸入的工藝參數以及其它參數確定經軸電機操作角位移量。經軸電機的實際角位移量通過經軸電機的脈沖編碼器反饋給控制單元,通過比較確定位置差值,再由控制程序把位置差值轉化為速度調節值,從而確定了經軸電機的速度指令值輸出給直流驅動裝置,進而驅動電機使經軸按工藝要求的送經量送紗。
[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