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鏈塊具有與大針距橫移相適應的曲線表面,能在高速條件下低噪音平穩運行,有利于實現經編機的高速化。導紗梳櫛橫移穩定,振動也比較小,也有助于減少各個零部件的磨損,但是曲線鏈塊不能由用戶自己磨制,鏈塊只能分段替換。
2.2 花盤式(凸輪式)橫移裝置
經編機上梳櫛的橫移也可用花盤凸輪實現,在現代高速經編機上已得到廣泛應用。如果花盤上的線圈橫列數可以被花型循環所整除,就可以使用花盤凸輪。花盤凸輪象曲線鏈塊一樣,具有曲線表面,這使得橫移運動非常精確,另外不會出現花板鏈節裝錯或由于槽道內雜質影響鏈塊運動,所以機器運行平穩,機器速度高。
但是凸輪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必須由專業廠商提供,用戶不能根據自己開發的花型制造;而且花紋完全組織受凸輪尺寸限制,更換花紋時須將整個凸輪裝置拆換,十分不便。一般只應用于花型不常變動的高速經編機或作為花梳經編機的地組織的花紋機構。特別在高速、少梳櫛經編機上,花盤凸輪式橫移機構的優勢還很大。在 2003 年的第十四屆紡織機械博覽會上( ITAM'2003 ), Karl Mayer 展出的新型高速經編機 HKS2-3E 和 LIBA 展出的同類高速機 COPCENTRA 2KE 車速都高達 3500rpm 以上,都采用花盤凸輪式梳櫛橫移機構。
3.電子橫移機構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機電一體化、電機技術、電子控制、液壓傳動等高新技 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高效率、高檔次產品的追求,相繼出現了幾種電子梳櫛橫移機構。
3.1 SU 電子橫移裝置 [2][3][4]
SU 為德文“ Summe Blech (累計疊加板)”,是由德國 Karl Mayer 公司于 1979 年開發成功的電子梳櫛橫移機構,現在 SU 橫移機構廣泛應用于多梳經編機(早期也用于 4 梳和 5 梳的特里科經編機)。 它是由電子計算機控制的數字式橫移機構,原來幾個小時的工作量現在幾分鐘就能完成,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由計算機控制完成機械的累加動作,具有較高的橫移精度。 SU 橫移機構每次最大針背橫移為 16 針距,累積最大針背橫移達 47 針距,從而能夠編織出富有魅力的花紋,極大的豐富了經編產品的開發空間。 據 Karl Mayer 公司資料,目前全球已有 40000 多套 SU 橫移機構用于花邊生產。應該說 SU 裝置是梳櫛橫移機構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
SU 梳櫛橫移機構是一個電子機械系統,它借助滑動組件來控制花梳,通過電磁元件來控制滑動組件,從而可按照確定的路徑來形成橫移距離。它由一組偏心和滑塊組成,滑塊斜面按簡諧運動曲線設計,這樣可使轉子運動平穩可靠。它通常有 6 ~ 7 個偏心,一般只要配置六個偏心,而對于有壓紗裝置的花邊機,由于壓紗梳需要針前墊紗,因此需要多配置一個偏心。上面的六個偏心負責花梳櫛的針背橫移運動,第七個輔助偏心使所控制的花梳 針前 產生一個針 距橫移。機器編織一橫列,該偏心輪轉半轉,這樣各橫列的針前墊紗為一次向左,一次向右交替進行 ,對于有 6 個偏心的橫移機構,有 7 段斜面滑塊,每段滑塊斜面形成寬窄不等兩種厚度,兩滑塊之間由偏心套的頭端轉子隔開。偏心和滾子向后時,滾子作用于窄的一端,滑塊組收縮,當偏心向前時,滾子移到寬的部段,使滑塊組伸張。滑塊組上方有一水平桿,通過垂直桿作用于梳櫛。滑塊組伸張使梳櫛向后移動,反之,回復彈簧使它向左并使滑塊合攏。在每個滾子處滑塊兩端間隙厚度之差值不等,為針距的整數倍。將偏心按一定組合向左運動,各滑塊造成的導紗梳橫移動程疊加,可獲得各種針距數的動程。
<<上一頁[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