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工藝發展動向(1)
印花制品占整個印染產品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近年來印花技術有不少新的發展,例如數碼技術在制版工藝中的應用使描稿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革,電子配色在印花配色中的應用提高了印花質量,除此之外,轉移印花、噴墨印花、靜電印花也取得飛速發展,在常規印花工藝中也有不少新進展,我從近幾年的國外專利和參考文獻中看到的資料向大家作一簡要的介紹,以供大家參考。
轉移印花近年大致有下列幾種進展:1.棉纖維變性法:將棉纖維接枝變性使之成為憎水性,就能吸附升華的分散染料,例如與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等接枝,或者在棉纖維上涂上一層聚合物,該聚合物能夠吸附分散染料,但都達不到理想目的,因為接枝量不可能太高,否則就失去棉的固有特性,而且即使接枝量高,但纖維的結晶度不高,且棉的空隙大,因此染色牢度較差。
反應性物質涂層法:有人將聚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如氧丙烯乙二醇,形成的嵌段聚氨酯與染料制成印墨印到紙上,然后與織物疊在一起進行熱轉移,在熱轉移時染料與聚氨酯一起升華,而異氰酸酯基從嵌段共聚物中分離出來再與纖維素上的羥基反應形成共價結合,從而吸附分散染料,提高了染色牢度和給色量。
具有防染效果的轉移印花:有人將活性分散染料Intrathermdyes涂到紙上,再在它上面印上聚乙烯亞胺和非反應性的分散染料印漿,該聚乙烯亞胺能與活性分散染料反應而阻止其升華,稱之為封阻劑(blockingagent),然后將紙與織物進行熱轉移,未印有聚乙烯亞胺印漿的活性分散染料及與聚乙烯亞胺一起印上去的非反應性分散染料都能升華而轉移到織物上,因非反應性分散染料不會與聚乙烯亞胺反應而仍能升華,而那里的活性分散染料則不能升華,達到了防染作用。例如用涂有IntrathermBlueP30910%印漿的滿地上,再印上分散紅15%、聚乙烯亞胺(50%,BASF的產品PolyminP)25%、異丙醇60%(作溶劑)的點
UV焙固轉移印花法:近年來很多專利都報道涂層UV焙固轉移印花,已經成為轉移印花中的熱門。基本已經成熟。去年11月的最新專利如下:制備UV可焙固樹脂,將其涂到基質材料上,進行100℃20秒鐘的烘干,使之形成UV輻射可焙固涂層,在涂層上進行印花,再進行UV輻射焙固,使未印花處的涂層焙固,而印花處因印花層阻礙,UV透不過去,其底部的涂層未固化,然后將基質與織物疊在一起進行加熱轉移,一般為120-130°,20秒,40psi,將印花處的印墨轉移到織物上,最后再進行UV輻射固化,使之成為永久性的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