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傳統織染工藝品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的制作生產源于唐宋。由于南通自古盛產棉花和較早從江南地區引進了織造技術,并利用從南方傳來的蓼藍種子種植作為藍色印染原料的藍草,因而土布紡織業以及藍印花布印染業十分發達,各集鎮都相繼建立了染坊,接受農家來料加工的印花布。棋羅棋布的染坊使南通民間藍印花布“衣被天下”。
南通藍印花布通過手工刻制花版、手工刮漿、手工染色以及手工刮白、固色、涼干等多道工藝制成,染色前,首先利用石膏和豆粉制成的防染漿,透過花版的鏤空部分在土布上括成染料無法滲入的白色圖案,再染以藍靛,形成鮮明和諧的藍白之美。南通藍印花布的圖案簡潔樸素,多為寓意吉祥如意的傳統折枝花紋、花鳥動物以及古時人物等,十分優美雅致,因而在民間流傳甚廣。用藍印花布制成的服飾、被面、壁掛、臺布、包頭、門窗簾布、包袱方巾、玩具擺設等,既是生活用品,又是獨具個性、可以觀賞的工藝品。 南通民間至今仍繼承流傳著這一古老的印染工藝,并在藍印花布制衣、布藝等方面不斷創新發展,使該市成為全國著名的藍印花布特產地,其產品遠銷海內外,并多次在五洲各國舉辦展示活動,深受好評。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作為我國首家集收藏、研究、展示和生產為一體的藍印花布藝術中心,珍藏有明清以來的藍印花布制品及資料千余件,這里染制和開發生產的藍印花布服飾、工藝品系列產品多次獲得國家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