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印花產業的現狀和對策
近幾年隨著我國印染行業整體水平提升,印花產業通過不斷整合和技術改造得到了令人矚目的快速發展,產量年年創新高。2001年全球印花布總產量178.30億米,增長率為13.27%,我國印花布產量43.67億米,增長率為11.82%,占全球印花布總量24.41%;2002年全球印花布總產量210.87億米,增長率18.34%,我國為49.6億米,增長率13.58%,占全球總量的23.57%;2003年全球印花布總量251.32億米,增長率20.43%,我國花布產量為57億米,增長率14.92%,占全球花布總量的22.68%。目前,我國印花布產量已超過號稱全球印花布大國的印度,取而代之成為世界印花布生產大國。我國印花布主要生產省市浙江、山東、江蘇、上海、河南、河北的印花布生產總量占全國總量的80%。
整體水平在提升
隨著我國設備制造、化工原料、染化助劑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和印花產業自身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印花工藝技術方面有較大提高,不但擴大了傳統的士林拔染、凡拉明防染等日常純棉織物的防拔染工藝范圍,而且在合成纖維織物、真絲織物、不同纖維混紡織物上的防染拔染、半防半拔罩印等工藝應用和利用新材料,開發出具各種不同功能和風格的特殊印花產品:立體發泡,金銀粉,珠光、鉆石,夜光、變色、香味等五顏六色用途各異的印花布,這些特殊印花的新產品,色彩艷麗、高雅時尚,用途廣泛,為人們的服裝和家用紡織品增添了美感,豐富了紡織品花色品種。
在不斷完善提高各新穎纖維織物衣著類產品的同時,印花產品正向家用裝飾、產業用布市場逐步拓展。家紡裝飾產品的比重標志著一個國家經濟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我國家用紡織品人均消費量從原占7%提升到20%~25%,家紡、產業用布生產企業近幾年如雨后春筍,發展到近4000家。2002年,我國家紡產品的消費總值達3000億元,同比增長了14%。今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
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我國印花技術的提升創造了良好條件,近年來,先進的CAD/CAM系統技術,電腦分色、電腦測配色、噴墨、噴蠟、激光制網、數碼噴射印花、轉移印花、自動調漿等先進技術裝備在我國傳統印花產業中得到推廣應用,使產品呈現多樣化、多元化,不但滿足人們的美感要求,且順應當今崇尚、追求個性化的趨勢。
競爭實力仍不足
印花產業近幾年取得的成績為我國紡織工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令人欣喜。但我國印花產品與發達國家尚存在一定差距。我國印花布產能大大超過市場的需求,隨著后配額時代的到來,更加劇了競爭。我國印花產業目前境況是:一流設備、二流產品、三流價格。
據統計,我國不僅擁有各種類型印花裝備2萬余臺,主要印花設備,輥筒印花機140臺,圓網印花機610臺~650臺,平網印花機600臺~650臺,轉臺、臺板17000臺~17500臺,且該類設備70%來自荷蘭、瑞士、奧地利、意大利、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國內著名廠家。我國黃石紡織機械廠、浙江印染機械有限公司、上海太平洋印染機械有限公司等生產廠家的規模和先進裝備,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數。隨著全球產業調整,紡織印染業東移,我國稱“一流設備”是名副其實的。
雖然我國擁有一流的設備,但是我們的印花產品大部分檔次不高,大路貨和中低檔的二流產品居多。產品雷同、沒有品牌,在國際貿易中,僅以量取勝,薄利銷售,這種狀況使企業得不到應有的效益并減弱了競爭能力,嚴重影響印花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