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印花工藝
活性染料印花的色漿是由原糊、活性染料、防染鹽S、堿劑、尿素等助劑組成的。由于活性染料的分子結構中含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活性基團,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織物纖維發生化學反應而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因此,活性染料印花的色牢度非常好。活性染料織物印花具有色澤鮮艷、色譜劑全、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拼色容易、便于掌握及濕處理牢度好等優點,所以在織物印花被廣泛應用。
常用的活性染料有M型活性染料、K型活性染料、X型活性染料、KN型活性染料等幾種。M型活性染料中含有雙活性基,即含一氯均三嗪和乙烯砜雙活性基團,纖維反應的機會比K型或KN型多,所以固色時間短,固色率高,與纖維生成的共價鍵的耐酸耐堿穩定性均比較好。M型活性染料固色率雖高,但印深濃色時,其浮色不易洗去,熨燙易沾色,摩擦牢度不好,故應加強皂洗后處理。
K型活性染料可以用8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溶解染料;由于反應性低,印花時需用較高的堿性進行固色,用小蘇打為堿劑印花時,其用量比X型活性染料要高;汽蒸工藝時間較長,與纖維生成的共價鍵穩定性好。
X型活性染料溶解溫度不能超過60攝氏度,可采用冷水或溫水溶解;由于其反應性高,印花中所用堿劑多采用小蘇打且用量要嚴格控制,汽蒸固色時間要短;由于其色漿穩定性差,染料易水解,所以堿劑應在色漿臨用前加入;與纖維生成的共價鍵耐酸穩定性差,故印花后的織物遇酸就會斷鍵褪色。
KN型活性染料與纖維的共價鍵耐酸不耐堿,所以堿劑的用量應嚴格控制,且印花后織物不耐高溫堿性皂洗,這是該類染料最大的特點;在印花后不及時汽蒸或不及時進行后處理,印花織物色澤變淺,易出現風印問題。
防染鹽S是活性染料直接印花助劑,學名為間硝基苯磺酸鈉。制備防染鹽S的原料是苯、硫酸、硝酸、碳酸鈉。防染鹽S是印花漿中使用性能較好的氧化劑。在織物印花中,防染鹽S主要是作防染劑,能在紡織品印染過程中防止染料著色而形成花紋。此外,作為染料中間體,
在活性染料印花色漿中,堿劑的選擇主要取決于染料的活性大小,印漿所需的儲存穩定性,纖維種類,染料的用量等。常用的堿劑有純堿、小蘇打和三氯醋酸黃等。在生產中,小蘇是最常用的堿劑,但有時可以兩者共用,如用純堿與小蘇打的混合堿。堿劑的作用是由活性染料的性質確定的,活性染料在與纖維發生化學反應的同時會產生酸,而活性染料必須在堿性介質中才能與纖維起鍵合作用。因此,堿劑對其起到了中和的作用,從而防止織物的脆損并且促進了染料在織物上的固著。
由于活性染料與纖維鍵合作用中會使部分染料水解,生成或放出酸來,這些酸如不中和,在高溫中易使纖維水解而脆損織物,特別是在高溫焙烘時更顯得重要,色漿中堿劑的用量隨染料的用量和染料的反應性能大小而變化,有些染料反應速度快,只需少量的堿劑就可以使染料在纖維上固著,而堿劑用量過多,反而容易造成色漿不穩定,從而使水解染料增加,給后處理工藝造成浮色多,而且使織物深色淺萎。但有的染料反應速度慢,而當工藝中量大時,則需要較多的堿劑來提高其反應速度,因此,要根據染料的用量和染料的反應性等實際情況,適量合理地使用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