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印花工藝設計(四)
文/胡木升【編者按】本期《織物印花工藝設計》將闡述第三個重要步驟——配色,包括了:1、染料(涂料)色澤的拼合;2、要注意“色”及“調”的拼合;3、在配色過程中合理運用“補色”原理;4、配色審樣及制定。同時,將開始進入第四個步驟——網筒雕刻。讓我們一起期待。(續上期)
配色
根據花布圖案所提出的色澤要求及工藝設計所確定的印花工藝,選擇適當的染料或涂料,以單色或拼色達到來樣的色澤要求,為投入印花生產開列出工藝處方的工作,叫做“配色”,俗稱打小樣。配色是印花前的重要準備工作。
1、染料(涂料)色澤的拼合
配色離不開原色,染料(涂料)的紅、黃、藍三色為配色的三原色。原色與原色混合產生二次色,而通常所見紅色加黃色得橙色,紅色加藍色得紫色,藍色加黃色得綠色。以任一個二次色和另一個相對的原色作當量的拼合,可以得到如同三原色所混出的黑色。任何兩個二次色的拼合或者任一個原色與黑色的拼合所得的結果為三次色。主要的二次色為橙、綠、紫,如以此三色中的任兩色相互拼合,橙色與綠色得黃灰色,橙色與紫色得紅灰色,綠色與紫色相混得青灰色。三次色的特點是在色調中增加了黑色的成分。三次色的變化比二次色來得復雜,黃灰、紅灰、青灰三色不過是最基本的變化。若增加或減少彼此間的份量,很明顯就不能得到所需的黃灰、紅灰、青灰等色。相反,如果要配近似于這幾個色別的不同色光,則必須調整上述份量。例如,黃灰色的色光不夠紅時,則可追加紅色用量,結果得到橙灰色。因此,橙灰色可看成是由兩份紅色、兩份黃色、一份藍色或由黑色與橙色拼合而成。以此類推,則又可得到紫灰色、綠灰色等,應用以上原則便可配出各種各樣的色澤。
2、要注意“色”及“調”
每一個染料(涂料)從色澤角度看,其都有某一個色澤,另外每一個染料(涂料)還都有一個色調。因此,在配色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色”與“色”的拼合,同時還要注意“調”與“調”之間的拼合,以防染料(涂料)“色”“調”之間拼合的不一致,而影響顏色的明度和飽和度。例如,一個帶有藍光的紅與一個帶有綠光的藍,就不能拼出純紫色,而只有用帶有藍光的紅與帶有紅光的藍才能拼出純紫色。關系式大致如下:
(紅光的)藍+(藍光的)紅=純紫色
(黃光的)藍+(藍光的)黃=純綠色
(紅光的)黃+(黃光的)紅=純橙色
在實際配色中,往往配色染料、涂料的色別尚能滿足配色要求,而色調卻不能滿足配色的要求。這時,則可在這些染料、涂料中加入少量它色,以改變其原有的色調。在引入它色改變配色染料色調時,一般宜選用相當的二次色,不可直接引入原色改變色調。例如,假如要把一個綠光的藍變成天藍色(紅光的)藍,可加少許藍光的紫色來調節。如果直接引入紅色染料的話,則因為綠與紅互補色關系,則必然影響顏色的明度和飽和度。故改變染料、涂料色調,引入它色一般按下述規律進行:
(黃光的)藍+微量的紫=(紅光的)藍
(紅光的)藍+微量的綠=(黃色的)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