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纖維的微懸浮體染色
蛋白質纖維的微懸浮體染色簡述 蛋白質纖維微懸浮體染色技術是本人發明并命名的新型染色技術。其特點是通過特種助劑體系的參與使染料分子在染浴中形成極其微小的微懸浮體顆粒,這些顆粒由于其表面的特殊性能可以在低溫條件下對纖維表面發生強烈而均勻的吸附。隨著染浴溫度的提高,這些吸附在纖維表面的顆粒由于分子熱運動發生解體,所釋放出的染料分子可就地向纖維內部滲透和擴散,以特定的方式在纖維內部固著。蛋白質纖維傳統染色工藝的缺點 由于染料基本上以單分子形態在纖維表面吸附并向纖維內部擴散,染浴中的染料與纖維內部染料的濃度差不大,染料對纖維的上染能力受到限制。 通過染浴pH的降低或電解質的加入可以增強染料對纖維的上染,但往往會造成染色不夠均勻。 為保證勻染,必須使用勻染劑及降低染浴的升溫速率,這樣反而使上染率降低、消耗過多能源、降低生產效率和加劇被染纖維的損傷。蛋白質纖維微懸浮體染色的特點和優點 低溫下(50oC以下)染料微懸浮體在纖維表面均勻吸附,在之后的快速升溫(5-10oC/min.)過程中,隨著微懸浮體顆粒的解體,釋放出的染料分子就地向纖維內部擴散和固著。 染料微懸浮體顆粒在纖維表面有很強的均勻吸附能力,從而保證釋放出的染料分子對纖維均勻上染。 染料分子在纖維表面的濃度很高,加之對所有染料都可在略低于纖維等電點下染色,染料對纖維的上染能力會顯著提高。 染浴升溫速率的提高可使加工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效率提高以及由于纖維的受熱史縮短而造成的纖維損傷減小。
采用微懸浮體化助劑可使染后的洗滌次數顯著減少。 微懸浮體化助劑本身對被染纖維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生產實踐表明,采用微懸浮體技術染色所得纖維手感蓬松柔軟、色澤明麗鮮艷。 所采用的微懸浮體化助劑均不在違禁化學藥品范圍之內。不同工藝下宜和侖P染料對羊毛的固色百分率
染料(%,owf) 1 2 4 6
黃P(%) 82.54/91
醬紅P(%) 82.33/92.37 85.64/92.27 82.82/87.52 79.97/84.02
藍P(%) 86.83/91.74 86.55/93.62 79.93/94.52 73.60/86.56
注:在pH=3.5下染色。斜杠前后的數據分別代表傳統染色固色百分率和微懸浮體法的固色百分率
采用微懸浮體染色對被染纖維損傷的減少 采用微懸浮體染色技術可以使染色過程中被染纖維的受熱史縮短及染后凈洗過程縮短,從而使被染纖維的損傷得以明顯降低。 研究結果表明,與傳統工藝的染色產品相比,采用微懸浮體法染色所得產品的堿溶解度平均下降了3個百分點。采用微懸浮體染色工藝對能源的節約 能源價格的上漲已經使印染行業能源成本占到總加工成本的30%以上。 由于染色時間的縮短和后洗滌的次數減少,采用本技術對羊毛染色可顯著節約能源。 據初步計算,采用微懸浮體法染色能源消耗減少,每噸羊毛染色可節煤0.2噸,節電30度。 假定全國60%的毛紡織行業采用本技術,則每年可節煤60,000噸,節電9,000,00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