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酶精練技術
傳統的棉紡物的前處理過程是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的過程,其工藝路線長、耗能多、污染嚴重,這與當今逐漸提高的環保要求及“綠色生產”相矛盾,于是棉織物的酶精練技術應運而生并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并已取得一些成果。用酶對棉纖維進行前處理,加工條件比化學方法溫和,耗能低,廢棄物也容易處理,該技術可望被廣泛應用。 原棉纖維由以纖維素為主要成分的次生膜和覆蓋在其上的初生膜和表皮組成,其雜質 主要存在于初生膜和表皮中。存在于原棉中的雜質,因棉花的種類、產地的不同而異,一般為棉纖維組成的4%~5%,棉精練工序在織物漂白、染色等加工過程之前,是以去除這些雜質,提高織物的吸濕性為目的的加工過程。 傳統精練加工過程通常使用大量的堿和表面活性劑進行高溫處理,使棉的伴生物分解、乳化而去除,為此,必須用酸中和以及大量的水沖洗,因此廢液中鹽的濃度很高,廢液中的BOD上各項,同時使纖維失重、強度下降。 酶在溫和條件下具有催化效率高和專一性強的特點,用酶代替堿進行精練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國內外研究者根據不同伴生物作為去除對象而選用不同酶進行處理,最終達到去除雜質的目的。 國內外部分研究者采用纖維素酶與果膠酶處理棉纖維,利用它們的協同效應,即果膠酶使棉纖維中的果膠分解,纖維素酶使初生胞壁中的纖維素大分子分解,將棉纖維表面雜質及部分初生胞壁去除,達到精練的目的。 纖維素酶是一種含有相互協同作用的多種組分的復合酶,它對纖維素纖維的作用主要通過三部分完成:CX酶,作用于是纖維的結晶部分; C1酶,膨化纖維素,作用于纖維的無定形部分,并最終形成可溶性的產物;β葡萄糖苷酶,作用于纖維素二糖、三糖類物質,使它們最終分解為單糖。 北京聯合大學紡織工程學院利用此兩種酶對棉纖維進行前處理,且將精練后的棉精梳針織物用天然色素染色,此工藝可改變作業環境、降低環境污染。 江蘇省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