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紗粗節跟棉結兩回事,要分開來理解和分析,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問題,雖然解決的方法很多時候很有共通點,但不代表是同一回事。
細紗粗節,在烏斯特標準里面,有+35%,+50%,+70%,+100%。而棉結是+140%,+200%,+280%,+400%,其分布規律一般是從粗節的+35%到+100%,逐漸減少,到數字較少水平,而棉結+140%又突然飆升到粗節+35%的數量等級,再從+140%到+400%,逐漸減少,到數字較少水平。但從數字上分析,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數字波形,明顯其產生機理是完全可以區分的。
棉結,是團狀的棉纖維附著在細紗中形成,其大小一般都是超+100%,而細紗粗節,是牽伸過程中的各種不順暢、打頓,而導致的某個段片段的纖維數量增多而形成。降低棉結的思考方向應該是怎么減少團狀纖維,降低粗節的思考方向,應該是怎么讓牽伸過程更加順暢。
那么,怎樣可以讓細紗牽伸過程更加順暢?
這無非兩個方向:
1、增加梳理效果,增加纖維單纖維化,減少短絨
纖維是否充足的單纖維化,非常影響細紗粗節指標,很容易理解,纖維單纖維化如果做得好,那么細紗的牽伸過程自然更加順暢。
短絨也是,為啥同一個紡廠的精梳比普梳的粗節低這么多,就是短絨含量少的時候,細紗牽伸過程更加順暢的原因。
2、做好細紗牽伸機構的工作狀態。細紗的前檔中檔,對粗節影響很大。
細紗前皮輥、前羅拉,中羅拉,上銷、下銷、上下皮圈,包括搖架的工作狀態,占了細紗粗節問題的一半以上。
合理更換和保養的細紗牽伸部件,能夠非常有效的降低細紗粗節,這情況也很適用于降低細節,效果更明顯。
細紗粗節,應該是怎么排列好纖維和牽伸纖維的問題,而棉結問題,是怎么去除團狀纖維的問題。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粗節問題,是軍訓的時候,怎么排好隊,怎么走好方陣的問題,而棉結問題,就是怎么提出混進軍訓隊伍的流氓分子的問題了。要從一開始認識粗節的時候就要區分開來,那么以后的工作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