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在生產CJ 9.7 tex產品時,條干、強力等質量指標均達到用戶要求,但在準備工序出現整經斷頭超標。用戶要求百根萬米整經斷頭數在0.6根一下,但我公司整經斷頭數在1.8根以上,大幅度超標,嚴格影響后工序生產效率。
CJ 9.7 tex產品的配棉中含30%長絨棉,細絨棉等級為2.5級,長絨棉為137新疆棉,兩種成分單獨生產,在精梳準備工序混合,保持一定混合比例。具體成紗指標如下:條干CV12.3%,千米細節4個,千米粗節20個,千米棉結60個,斷裂強力176cN,斷裂伸長率3.6%,捻系數420以上指標基本達到烏斯特公報5%水平。
整經工序使用TOYOTA高速整經機,生產速度達到700 m/min,整經引紗距離最遠15 m,最近處也在3 m左右,整經架上共使用600個筒子,根據所處的位置和導紗動程不同,整經張力按前區、中區、后區、上排、中排、下排共分9個區。經過上機觀察,整經斷頭分布主要集中在大筒子時段,斷頭后紗線兩端纖維分布整齊,且斷頭后紗尾嵌入筒子表面,找頭困難。產生斷頭的筒子在架上分布均勻,排除了整經張力不適宜的因素,中小筒斷頭明顯小于大筒紗。
針對以上問題采取以下措施:
1、優化清棉工藝,增加長絨棉有效利用長度。長絨棉生條定量17.5 g/5m,梳棉錫林速度360 r/min,刺輥速度850 r/min,線速比在2.2左右,實現轉移適度、梳理柔和,縮短纖維在錫林、蓋板間梳理時間,減少纖維損傷。結果表明,生產棉雜總數略有升高,但短絨含量降低0.5個百分點。精梳速度控制在200鉗次/min,兩種原棉混合工序由條卷調整到并條,確保混比均勻。
2、合理選擇細紗捻系數。細紗原捻系數420,斷裂強力176 cN,分別對捻系數410和400進行對比試驗。捻系數400時強力有15 cN的降幅,斷裂伸長率4.5%,捻系數為410時,強力無明顯下降,斷裂伸長率4.3%,優選使用。捻度過大,纖
3、 降低絡紗張力,減少強力損失。我公司使用的ESPERO-M型自動絡筒機,生產CJ 9.7 tex產品絡紗速度1100 m/min,絡紗張力原設定為5格,由于絡紗動程較長,筒子密度遠比普通筒大,是整經斷頭后紗嵌入筒子表面的主要原因。將絡紗張力調整為2格,絡紗速度調整為900 m/min,筒子成型良好,卷繞密度適宜。針對整經斷頭主要分布在大筒子時段的問題,經分析認為是大筒子退繞時氣圈較小,退繞紗段與筒紗表面的摩擦力大,因此決定將筒子由1.67 kg改為1.19 kg的小卷裝(原來每包25kg的紗包裝15個筒紗,現在為裝21個筒紗)。
隨著織造設備的高速化,生產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就整經斷頭而言,產生因素比較復雜,牽涉到生產流程的多個環節。提高紗線基礎強力,減少原紗的強力弱環,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另外,從絡筒到整經,每一個加工環節都會降低原紗的彈性及斷裂伸長,減小絡紗張力、保持原紗可伸長性,減小意外摩擦、拉伸變得尤為關鍵。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整經百根萬米斷頭數由原來的1.8根下降為0.6根,得到了用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