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線主要疵點成因分析與控制措施
紗線主要疵點對織物影響分析和不同布種對紗線質量的要求各有側重的情況,紗廠和布廠間可建立有效的質量數據共享和交流機制,使布廠可根據每批紗的具體質量情況用在不同的布種上。同時布廠也可以根據不同布種的要求,對紗線提出等級要求,便于紗廠根據原料質量狀況和零配件狀態合理控制質量成本。當然,為切實滿足客戶的要求和控制質量成本,紗廠必須找到紡紗生產過程中形成這些疵點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降低疵點,從而提高紗線的質量。
1粗節、細節:
成因:常見的布面粗節長短不等:1—2cm居多,中間粗兩頭漸細,大多為細紗牽伸不良、牽伸區周圍游離飛花附入、粗紗條干片斷不勻、粗紗疵點附入、絡筒清紗參數設置不當等原因造成;少部分為細紗接頭不良或絡筒機捻結不良造成。細節主要是由細紗牽伸不良和絡筒捻結不良造成。
措施:對于細紗牽伸不良引起的粗節、細節,可從以下四方面預防和解決:a)降低粗紗捻度,即在不增加斷頭的前提下盡量采用小的粗紗捻度;b、保證細紗和粗紗牽伸元件狀態良好,保持適當的皮輥研磨周期、皮圈更換周期,并隨時檢查是否有起槽、劃痕等問題,隨時解決;c)保持恒定的溫濕度,避免出現短時大幅度的波動;d)優化細紗工藝,主要是隔距、上銷位置和搖架壓力的一致性。對于細紗紡紗過程中產生的粗節和細節,只能利用絡筒清紗器切除,這樣會引起清紗器切次的增加,需要特別關注捻結質量避免因捻結不良二次形成粗節和細節。關于飛花附入引起粗節的改善措施如3-3‘飛花’所述。
2條干不勻:
成因:布面呈現有規律或無規律的條干陰影;主要因牽伸元件(皮輥、皮圈、羅拉)運轉失常、表面毛糙凹凸、皮輥纏花紡紗及落后錠子等紡紗專件異常造成。
措施:牽伸區工藝優化、保持良好的皮輥皮圈狀態;控制好單并與粗紗的支數偏差和條干均勻度,發現異常及時隔離;及時修理細紗的壞錠及異常錠,要求擋車工走巡回遇到皮輥、皮圈、羅拉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并通
3飛花:
成因:紡紗生產中因清潔不及時、集棉裝置故障、斷頭急劇增加、空調溫濕度異常或氣流不暢等情況引起機臺上、地面和空氣中飛花增加并集聚,紡紗時附入到紗體中形成飛花疵點。另,各工序的清潔操作不當,也會使清潔花附入到紗體中。
措施:必須根據車間的清潔狀況規定清潔周期,并安排嚴格的檢查。對各類集棉裝置與正常紡紗設備一樣定期維護保養和檢查,避免意外故障的發生。做好細紗車速檢查,鋼領、鋼絲圈使用周期控制,避免出現斷頭急劇增加的現象。空調人員加強巡回和控制使溫濕度保持穩定,并保證車間內空氣流動的通暢。對于在絡筒工序前已經形成的飛花疵點可利用清紗器切除,但需調整清紗工藝參數,并平衡切次與質量的關系。對擋車工規范紗線通道清潔的具體操作動作,避免清潔過程使清潔花附入紗體中。
4棉結:
成因:正常纖維、未成熟纖維、棉籽殼因軋花或紡紗過程中處理不善,集結形成的圓形、扁形或大或小的細微顆粒或帶纖維籽屑皆視為棉結。主要因原棉配棉不合理,梳棉機針布不良或者針布已到回磨周期,精梳機狀態不良,各工序紡紗通道光潔度差,紡紗各工序工藝、速度不匹配,擋車工操作不當,溫濕度異常等造成。
措施:使用含雜低、軋工好且未成熟纖維含量低的棉花,梳棉使用狀態良好的針布及較低的速度,精梳使用密齒錫林和頂梳,細紗使用壓力棒隔距塊,同時各工序加強清潔,這些是目前降低棉結的有效方法。從質量控制的角度,生產中從原棉到成紗關注棉結測試結果,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藝,定期對主要紡紗通道進行揩擦,使原棉到半成品、成品的質量都處于受控狀態。
5異常疵點(布面出現三股紗、四股,長細節,長粗節等):
成因:以長片段雙線紗、三股紗和四股紗多見,大都是在絡筒、并線和捻線工序中紗線斷頭后飄入相鄰錠子、或者因絡筒上誤插入雙紗而只有一根紗通過清紗器造成;長粗節和長細節主要
措施:對并線和倍捻工序,合理安排巡回路線及時處理斷頭,減少亂飄的機會,已落下的滿筒紗應及時收走;對于絡筒雙管紗現象,必須從擋車工操作培訓和檢查入手。異常疵點發生頻次非常低,一般都是操作失誤、未及時處理造成,一旦形成在布面危害比較大,所以一定要加強成紗后工序的操作及檢查,并可考慮配以輕度的獎后罰前的措施,在紗廠車間中發現并處理,避免最后織到布面上造成嚴重損失。長粗節和長細節需要通過加強前紡質量控制來預防,并合理設置清紗參數利用清紗器切除。提高驗紗工的技能,使驗紗工在成品檢驗時發現異常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