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化蠟
化蠟的溫度不宜過高,一般控制在160-180℃左右為宜,化蠟時間一般在8-10h較好,可以充分去除蠟中的水分及低分子的揮發物。
2·3過濾
化好的松香應充分進行過濾才能使用,去除花毛(棉短纖維)及雜質,防止在印制中堵網,濾網的目數以80-160目為宜。
2·4新舊蠟使用混合比
經驗證明,在一般情況下新舊蠟使用混合比以3:7或4:6為宜。新蠟過多,蠟液的粘度較低,不易印制出較精細的花型。
2·5加入適當的油劑
為了提高蠟印效果,在蠟印開機前lh應根據蠟的使用情況及所印制的花型特點,在濾好的蠟池中加入適量的有利于刮印和調整松香粘度的油劑及去除氣隙的高溫油劑,否則刮印后的蠟膜往往成膜不好,在后道工序的加工中易產生"透底"疵病,造成白底不白。加入油劑后必須使之與蠟充分混合均勻才能開機印制,否則在印制中易產生局部蠟印不清,淌蠟"吃肉"等印制疵病。
2·6適量加入粘結劑
一些松香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造成其本身的"酥脆"性較大,在印制后往往會發生蠟膜發酥、易碎及脫落現象,從而在染色過程中產生"透底"疵病。對于這些松香應在混合池中加入適量油"粘結劑",以提高松香分子之間的粘結程度和蠟膜的緊密性。
2·7蠟溫的控制
蠟印時蠟的溫度控制在150-160℃之間較好。根據花型不同選擇不同的溫度進行印制,一般細線條及泥點花型等印蠟的溫度應高一些。
3.染色
3·1靛藍染色
傳統的蠟印布一般用靛藍染色。由于靛藍染料親和力較弱,很難在短時間染到理想的深度,因此,一般需經多次浸染-氧化才能達到要求。靛藍的氧化速度較其它還原染料慢,一般染后采用長時間空氣氧化,可獲得較好的染色效果。其參考染色處方如下:
靛藍粉為l2 kg;保險粉為15 kg;30%NaOH為20L,總染液1000L。
其中,靛藍、保險粉、NaOH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262、174和40×4。即其比值為100:66:61。但在實際生產中,由于空氣的氧化作用和保險粉的分解,實際用量一般較理論值要高。
3·2染色時應注意的問題
(1)染色時若堿量不足,染料不易透入纖維,水洗時易脫色;堿量過高時,則會影響上染。染液中燒堿質量濃度超過20g/L時,得色較淺,染液呈紅棕色;pH值低于11時,染液呈藍色。因此,pH值要控制在11.5-12較好。
(2)染槽中保險粉含量不足時,染液呈藍黑色,不透明;過量時染液呈黃色透明液體。
(3)正常開機染色時,每染1000m,要在各染槽續加料50-100L,并補充0.5kg保險粉和lL左右30%的氫氧化鈉。
(4)為防止染斑產生,每周應清理染槽一次,以便及時清除脫落在槽中的蠟質,防止其粘附在織物上。
(5)染色過程中最好一車布打一下機樣,及時檢查染物的色澤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為了提高染色效率和深度,必要時可在化料時加入適量的硫化黑。經驗證,這對提高染色效果非常有效。
近年來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有相當一些企業采用了納夫妥染色工藝,實踐證明其深受市場歡迎。
4.甩蠟
甩蠟的目的在于使蠟塊產生類似于石頭自然紋裂的折痕。根據花型、風格及客戶的要求不同,可分為重甩、中甩、輕甩和不甩幾種類型。甩蠟時要注意以下兒點:
(1)根據來樣及客戶要求,在甩蠟中要及時檢查甩蠟的輕重情況,及時調整以達到來樣要求。
(2)要控制好甩蠟桶中的容布量,容布太多雖易獲得較多的蠟紋,但很易打結,造成出布開幅困難;容布量太少則不易獲得豐富的蠟紋。
(3)一般泥點及細線條花型要適當輕甩,否則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塊面花型可適當重甩。
(4)需要染雙蠟紋的花型第一遍甩蠟一定要輕甩。
(5)甩蠟出布開幅時要做到開幅平整無折,防止布在開幅機打手前跑偏,否則很易在染色中產生直條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