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焙烘溫度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其它條件不變,采用不同焙烘溫度整理織物,結果見表5。
表5焙烘溫度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焙烘溫度℃ | 折皺回復角° | 斷強保留率% | 白度% |
150 | 158.4 | 91.8 | 81.14 |
160 | 179.7 | 88.1 | 80.35 |
170 | 197.1 | 81.7 | 80.14 |
180 | 199.5 | 80.4 | 79.75 |
190 | 202.4 | 72.1 | 78.42 |
由表5可以看出,隨著焙烘溫度的升高,織物的折皺回復角提高,但斷裂強力和白度下降。這是因為焙烘溫度越高,相鄰羧酸越易脫水形成酸酐,與纖維素分子及水解淀粉分子上羥基發生酯化反應的程度越高,使織物的防皺性得以提高。
如前所述,由于檸檬酸呈酸性,高溫下與纖維交聯的同時,也會導致纖維發生脆化,且部分檸檬酸會失水生成烏頭酸,或脫去二氧化碳分子和水生成衣康酸,烏頭酸和衣康酸又會進一步反應成糠酸。這三種酸分子內均含有雙鍵,受高溫作用,會引起織物泛黃[3],故焙烘溫度愈高,織物強力損失愈大,白度越差。綜合各項性能,焙烘溫度以180℃較適宜。
2.6焙烘時間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焙烘溫度180℃,焙烘時間對織物性能的影響見表6。
表6焙烘時間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焙烘時間s | 折皺回復角° | 斷強保留率% | 白度% |
60 | 185.8 | 82.9 | 79.89 |
90 | 199.5 | 80.5 | 79.75 |
120 | 199.8 | 74.2 | 78.84 |
150 | 201.5 | 68.4 | 78.12 |
180 | 206.3 | 64.1 | 77.82 |
由表6可以看出,焙烘時間增加,織物的折皺回復角提高,而織物的白度和斷裂強力降低。這是因為焙烘時間增加,檸檬酸分子中相鄰羧基脫水成酐也相應增多,與纖維分子及水解淀粉上羥基發生酯化反應更充分,織物的防皺性能提高,但對織物白度和斷裂強力有較大影響,因而焙烘時間以90~120s為宜。
2.7三乙醇胺用量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三乙醇胺是一種能夠有效改善整理織物斷裂強力和白度的添加劑。固定其它條件,僅改變三乙醇胺用量,整理后織物性能見表7。
表7三乙醇胺用量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三乙醇胺% | 折皺回復角° | 斷強保留率% | 白度% |
0 | 208.8 | 80.6 | 77.46 |
1 | 206.5 | 80.8 | 78.06 |
2 | 203.8 | 80.6 | 78.57 |
3 | 199.5 | 80.5 | 79.75 |
4 | 197.8 | 80.8 | 81.55 |
5 | 194.4 | 80.3 | 81.85 |
由表7可以看出,三乙醇胺可提高織物的白度,斷裂強力幾乎沒有變化,但折皺回復角有所下降。這是因為三乙醇胺中的羥基在焙烘時會與檸檬酸反應,對檸檬酸與纖維及水解淀粉的酯化反應有一定的阻礙作用。但三乙醇胺能抑制檸檬酸的脫水反應,避免烏頭酸或糠酸的產生,故加入后提高了整理織物的白度[3]。
綜合考慮,選擇3%三乙醇胺用量較合適。
2.8整理織物的耐水洗性能
以上述優化后工藝對棉織物整理,整理后棉織物按耐洗性能測試方法洗滌不同次數,然后測定其性能,結果見表8。
表8整理織物的耐洗性能
洗滌次數 | 0 | 5 | 10 | 20 | 原樣 |
折皺回復角° | 199.5 | 183.2 | 173.7 | 170.2 | 130.3 |
白度% | 79.75 | 79.94 | 80.03 | 80.09 | 80.92 |
由表8可以看出,隨著洗滌次數增加,整理織物白度基本不變,折皺回復角有所下降,但仍遠高于原樣。這說明高溫焙烘后,織物上水解淀粉、檸檬酸等固著比較穩定,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能。
3結論
(1)用檸檬酸與水解淀粉同時對棉織物防皺整理,其折皺回復角顯著提高,且白度和斷裂強力良好。
(2)檸檬酸2水解淀粉對棉織物的最佳防皺整理工藝為:淀粉水解時間120min,水解淀粉用量30g/L,檸檬酸7%,次亞磷酸鈉6%,三乙醇胺3%,滲透劑JFC 2mL/L,焙烘溫度180℃,焙烘時間90~120s。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