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麻紡面料織物手感粗硬、易起皺、縮水率大、染色性能差成為制約麻紡產品市場推廣的一大障礙。對亞麻產品的吸濕透氣、爽身宜人、天然抑菌、抗輻射、無靜電有利健康的一面,消費者渴望穿著使用,但現行的亞麻產品存在手感粗硬,穿著易起皺、洗滌后縮水率大、變硬、染色性差等缺陷,又讓消費者“敬而遠之”。因為它很難達到目前人們服飾審美習慣和人們追求產品內在質量和形式完美結合的要求,相反,一些化纖仿麻織物也趁機冒充亞麻織物去欺騙消費者,既擾亂了市場秩序,又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如何用高新技術彌補亞麻等天然纖維產品的缺陷,滿足消費者的市場需求,成為當前最具經濟價值與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我國有關部門針對這一課題進行深入探討,把國際最先進的紡織后整理高新技術——SSP整理技術應用到亞麻紗等纖維素纖維織物整理技術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SSP整理技術是90年代中后期國際上興起的一項先進后整理技術,主要用于棉麻等纖維素纖維,纖維經整理后,用X線衍射、核磁共振等手段檢測發現其纖維素的晶格結構發生了變化。纖維結構的改變帶給這類纖維的紡織品柔軟蓬松的手感、絲綢一樣的光澤,不起皺、不縮水、染色性能明顯提高的效果,可克服這類織物的現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