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大豆蛋白纖維又簡稱大豆蛋白或大豆纖維,這種纖維實質上是一種多組分復合纖維。其中大豆蛋白質實采用化學和生物方法處理大豆渣提取球狀蛋白,再和其他高分子物(例如PVA)及添加劑,經濕法紡絲而成的復合纖維,是國內研究并己首次商品化生產的新型纖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該纖維具有蛋白質纖維的特性,織物光澤柔和,產品有類似蠶絲綢的手感、柔軟性,又具有麻棉的吸濕性和透氣性,故此纖維織物穿著舒適,深受客戶青睞。但是它的前處理和染色到目前還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它的漂白,大家都知道大豆纖維漂不白,因此染色時染鮮艷的淺色有一定的困難,限制了它的發展。在此我們就大豆纖維的漂白和染色加以研究。
二、前處理
大豆纖維是短纖維,纖維截面是不規則的啞鈴狀,縱向不光滑,有凹槽,其中蛋白質含量為23%-25%,其余主要是PVA,蛋白質主要呈不連續的塊狀分散在連續的PVA介質中。這種組成和結構使它具有較好的吸濕性和導濕透氣性。它耐酸性較好,耐堿性差,其中的蛋白質易水解,PVA也易溶脹。因此在前處理時要特別注意濕熱堿液處理,不能采用強堿退漿。
大豆蛋白纖維的前處理比較簡單,主要去除纖維制造加工中添加的上油劑、抗靜電劑、潤滑劑、色素等雜質,主要通過精煉漂白工序即可獲得純凈、滲透性好、有一定白度的半制品要求。再生大豆蛋白纖維呈現米黃色,類似于柞蠶絲的色澤。
由于大豆本身呈黃色,而纖維中的有色成份及形成原因尚未搞清,采用常規的漂白方式很難達到理想的白度要求。漂白后的大豆蛋白纖維還呈現淡黃色澤,需要時進行增白整理。
資料表明,采用傳統的氧漂工藝漂白效果差,一般采取氧漂-還原漂復合法,大豆蛋白纖維白度較好。
大豆蛋白散纖維精練漂白生產試驗工藝和結果如下:
1.工藝流程:纖維準備→氧漂→水洗→還原漂→水洗→(增白)→柔軟處理→脫水→開松→烘干
2.精練漂白工藝:
氧漂:雙氧水(30%) 10-35g/L
純堿 1-2g/L(調pH值在10-1
3.增白
由于大豆蛋白纖維中色素在漂白精練過程中難以凈除,前面已討論了經過氧漂——還原漂后的大豆蛋白纖維還略帶微黃色光,對染淺色或特淺色澤的品種還影響其鮮艷度。因此,加工這些白色、特淺色、淺色的大豆蛋白纖維產品,還必須進行增白處理。
常用的螢光增白劑有用于滌綸、羊毛和纖維素纖維的不同類型增白劑,我們對不同增白劑對大豆蛋白纖維增白效果作了比較,用于滌淪的增白劑DT和用于棉上的增白劑VBL不適用于大豆蛋白纖維的增白。而羊毛蛋白質纖維用增白劑增白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