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致敏染料是指會引起人或動物的皮膚、粘膜或呼吸道過敏的染料[1]。生態紡織品標準Oeko-Tex Standard100(2006年版)[2]標準將20種致敏性分散染料列為生態紡織品的監控項目,并規定產品上的致敏性分散染料含量不得超過0.006%。我國于2002年頒布了GB/T18885-2002[3]《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對紡織品中的分散染料做了相應的限量規定,并頒布了GB/T20383-2006[4]《紡織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測定》,建立了紡織品中分散染料的標準測定方法。根據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5],印染企業廢水排放主要控制指標是pH值、色度、BOD5、COD和氨氮含量,對染料的排放濃度沒有給出明確的限值,而染料已成為污染源之一,環境監控的常規指標不足以全面反映染料污染物的達標狀況。
目前,有關紡織品中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檢測[6~9],食品中禁用偶氮類染料的檢測[10,11]均有報道。結合文獻[12~17],參照德國標準草案DINNMP512[18]和國標GB/T20383-2006[4],分散染料的檢測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譜-二極管陣列檢測器法、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印染廢水具有組分復雜、有機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pH值變化大的特點,包含多種染料(如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等)以及各種助劑(如勻染劑、潤濕劑、促染劑、防泳移劑等)。采用固相萃取對水樣進行前處理,具有選擇性較強,富集倍數較大,溶劑用量少,不易乳化等優點。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譜-電噴霧串聯三重四級桿質譜法檢測9種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方法,通過優化印染廢水中痕量分散染料的固相萃取條件和液相分析條件,使得方法選擇性強,背景值干擾小,添加回收率高。本方法可簡便、快速和有效地測定環境樣品。
2實驗部分2.1儀器與試劑
超高液相色譜儀(ACQUITYRTM UltraPerformanceLC,Waters公司);質譜儀(QuattroPremier XE MS-MS,Waters公司);ACQUITY UPLCTM BEHC18色譜柱(100mm×2.1mm,1.7μm,Waters公司);C18固相萃取柱(1g,6mL,Supleco公司);超聲破碎儀(VCX500,Sonics公司);純水器(Milii-Q公司);BUCHI-205旋轉蒸發儀(Buchi公司)。
甲醇、乙腈(色譜純,德國Merck公司);甲酸(色譜純,美國Tedia公司);甲酸胺(分析純,成都科龍化工試劑廠);9種致敏性分散染料標準品(美國Sigma-Aldrich公司,結構見圖1):分散染料藍35(CAS:12222-75-2)、分散染料藍106(CAS:12223-01-7)、分散染料藍124(CAS:61951-51-7)、分散染料黃3(CAS:2832-40-8)、分散染料橙1(CAS:2581-69-3)、分散染料橙37(CAS:13301-61-6)、分散染料紅1(CAS:2872-52-8)、分散染料棕1(CAS:12236-00-9)、分散染料藍3(CAS:2475-46-9)。
[1][2][3][4]下一頁>>